文/尹西林
北风刮了一宿,云霾散尽,北京的天空湛蓝湛蓝,我与素珍暢游天坛。前天(十一月十五日,冬季供暖第一天),我们在天坛丹陛桥南的成贞门南,从中午十二点待到了下四点钟,花了四个多小时,或坐在台阶上、或在墙根下,边品、边吃、边晒,从从容容、消消停停、尽情享受着冬天晴朗的日光沐浴,直到背项晒得生出了热刺之妙感觉来…
据说阳光直射人体是可以补钙强骨的,而在屋里隔着玻璃晒阳效果极差。几个月来,我们游遍了城内公园,转来转去,认定天坛公园是京城最大最有特色的森林公园,其面积竟占了崇文区一半。入园放眼望去,主道两边是无际的古松翠柏,满视野全是森林,足让每𠆤游人幸福地沐浴在浓浓的负氧离子空间里。不夸张地说,在嘈杂和人声鼎沸的北京这个大都市里,当明亮和煦的阳光洒布在大氧吧一天坛公园里,这是多么珍贵难得的宝地哟!阳光+森林+富氧,昨日的天坛公园,绝对成了全国各地游人们最崇爱的"人间天堂"!甚至包括僧侣。
天坛不愧为北京公园里的大哥大,在这片宽阔的天地林间,中轴线上的主建築是清一色圆顶蓝瓦,它寓意着天"蓝"和天"圆”的概念,赋予游人登上天堂般的美妙感觉。一队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团从我们身边走过,他们穿过成贞门踏上三百六十米长的丹陛桥大道,朝着祈年大殿进发。
下午四时十分,冬日天短,朔风夹着寒意,大阳快要偏西落幕了,一个四十多人的喇嘛旅游团突然从回音壁出来走到成贞门我身边,他们身着紫红色佛服珈纱,吉祥的僧装夺人眼球,僧人年龄参差不齐,不少喇嘛手持智能手机,有位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少年喇嘛,举着自拍杆子频频招呼与师徒拍照留影。
当代,人们心目中的古板圣徒怎么变了样子?多了几分活跃与时尚,莫非党的十九大后,连崇尚宗教的中国信徒也跟着社会旅游大潮进入了"新时代"?这个世界天天在变啊!
素珍被这群来自青海的佛门弟子旅游团感染了,紧跟着他们,抓拍了从成贞门沿着″神道″走向祈年殿的许多趣照,为我今天撰写微文提供了真实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