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就具有模仿的能力。小时候模仿爸爸、妈妈,甚至哥哥、姐姐,长大后模仿自己的偶像。
上学时模仿老师、模仿学霸,参加工作了,又去模仿成功的人的衣着打扮、待人接物、做事方法。
我们总是那么渴望成功,那么渴望成为自己选定的偶像。却很少有人发现,在这些模仿中,我们渐渐丢失了自己,渐渐丢失了自己的创造力。
很多人要到四十岁以后,才开始慢慢深入思考,慢慢找到内心的渴望,慢慢找回初心。所谓四十而不惑,或许正是缘于此。
模仿本是一种动物本能,有研究发现,如果我们不断地在猴子面前演示一些较复杂的动作,猴子也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去模仿,但又由于脑容量的受限,通常又记不住。
有人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经验的积累、语言的传递,这其实是在说思考。思考的神奇之处在于,人类可以通过思考将图像符号化,然后又在需要的时候再还原。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不但能模仿而且能深入思考后去创造。可是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时候不需要深度思考,这种错觉就让人们觉得生活不需要创造。
或许在工业发达时期,社会及工厂都有意如此引导,因为思想简单的人更便于管理。
可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达的今天,思考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人不适应,尤其像我们七十年代以前的很多人,对我们来说为了躲避思考,宁愿去做最繁重的工作。
我们是如此地在乎安全、稳定的生活,如此用心去追寻安稳的工作岗位。这或许是我们习惯了不思考也能过得不错的状态,在以前的确是如此一种思想状态。
可如今不同了,物质有太多盈余、信息发达,信息加速载入并跌代的结果注定带来思考加速。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冲击,习惯了不用思考就行事的方式与深度思考后再做事的冲击。我们极度不习惯,甚至不愿意去跨界。
如果要想改变一点点,需要先从思想上埋下一颗思考的种子,然后浇水、施肥、发芽、开花,至于能不能结果,那只有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