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把握导向,引领方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提升农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文明素质。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组织宣讲团等形式,进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不断引导农民更新思想观念。通过送进去、请出来、带出去等方法,经常性地开展科学常识、农业实用技术、实用职业技能等内容的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通过法律讲座、法制宣传等形式的普法教育,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努力为新村建设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二、抓住要本,夯实阵地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目前,新村党员队伍素质高低不齐、村干部管理和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序推进。当务之急是因势利导加强新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加强新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门队伍建设。通过创新工作载体,这些新型农村社区要进一步优化、转变工作职能,成为新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堡垒。
二是丰富农民文化活动。提升节日品位,突出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文化,让老百姓过爱国节、文化节、仁爱节、节俭节、绿色节、传承节。“用节日做文化,用文化建精神”。在舆论阵地上,正确的舆论不去占领,错误的舆论就会充斥其中。我们只有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舆论引导,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动新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给农民群众提供高尚的、主流的文化活动,如加大“三下乡”活动的力度,尤其注重文化下乡,推出群众喜闻乐见、丰富生动的文化项目。加大农家书屋的建设,配备好时政、科技、农技、卫生等实用的书籍报刊,避免成为摆设和空心屋。选择收视率高、评价好的佳片下乡播放,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增进邻里交流和感情。
三是加大新村教育投入。精神文明与教育水平密切相联,教育水平的提高自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尽管当前新村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投入。与此同时,推动继续教育,加大市场经济知识、农副业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