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诸佛如何皈依发心我亦如是皈依发心
慧灯禅修班教材 《三个差别》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
菩提心的重要性
一个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普贤上师言教》里讲,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本来就是相违,本来就是矛盾的,因为在家人想完全放下世间的事情去修行,这种机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如果能将菩提心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修大乘的佛法跟处理一些家务事或其他世间的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如果不用处理这些事,当然是很好,但往往在家居士难以做到。
释迦牟尼佛对在家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可是,在家人里面同样也有很多成就者,不仅仅以前有,现在也有。
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做呢?比如说,虽然平时要上班、要工作,但是同时你也可以发慈悲心、出理心,这两个是一点都不矛盾的,平时做一些世间事情,虽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我们也有办法将它变成是利益众生的事。
比如说 : 吃一顿饭 究竟是善?是恶?还是不善不恶的无记法呢?如果在不伤害众生生命的前提下,吃饭本身是无记法。但是在《俱舍论》里面讲的很清楚,如果一个人吃完这顿饭,将肚子填饱了以后是为了去杀生、去参战、去行骗等等,以这样的目的而吃饭,那吃这顿饭就是造作恶业;
如果一个人吃饭的目的是为了吃饱以后去听法、去放生、去行善,那这个吃饭就是行善,如果他能以菩提心摄持,那么吃这顿饭就成了大乘的修法,如果她吃饭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没有去想,吃完饭以后去杀上、去放生等等,那这样的吃饭就是不善不恶,所以叫作无证。
再比如说工作挣钱,为什么要挣钱?如果挣钱是为了利用在修行上,那工作就是出世间法,如果是要拿这些钱去干一些坏事,即使现在还没做这样的上班天天都是在造恶业。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只是为了吃饭、生存,就是不善不恶,所以叫作无记法。
所以,虽然行为相同,却因为当初的发心不同而有善恶业之区别。
如果自己愿意做的话,行持善法还是很容易的,怎么做都可以?自己不愿意做的话,即使天天跟你讲大圆满等最最高深的法,你今天听明天也听,永远都不去实修是没有用的,讲了也没有太大意义,闻法很有意义,通过闻法可以明白道理,如果不明白就不知道如何修持,但是如果听了很多法,却不去实践,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得到一些闻法的功德而已,其他的功能是没有的,在法的实修上也没有什么收获,今年是这样子,明年还是这样,乃至死亡的时候也是这样空手而去,如果你自己想做,能做的话,仅仅吃一顿饭,都能成为解脱之因,其他类似的修法都是一样,所以务必要发菩提心。
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为此必须要放弃两个东西,第一是对世间的贪著,也就是留恋轮回、生生世世想做人、天人的企图,为什么要放下呢?如果不放下,我们以后所有的修行将变成世间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所以一定要放下。
第二个必须要放弃的,是只愿利益自己的想法,这种念头必须要放下来,如果放不下,做世间的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出世间的法,也是为了自己,那我们就永远无法跨进大乘的门,永远都在大乘的门外徘徊,自己认为是在修大乘法、修密法,如果还是抱着自利的发心,就根本没有趋入大乘的轨道,更谈不上修密法了,所以我们要放下仅仅利益自己的心。
这样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从无始以来,我们流转轮回直到今天,自利之心一直都与我们紧紧相随,现在让我们放下根深蒂固的积习,并非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你想修大乘法的话,即使是不容易的事情也一定要去做。……这个非常重要。这些加行的修法,本来就是所有修法的基础。
希望大家不要把以上所讲的仅仅当做知识来对待。我不是在介绍佛教文化,而是在讲修行要点一一什么是修行,修行的时候该怎么做。不是介绍出离心是什么、菩提心是什么,这个你们已经听了很多。但是在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做到了没有?做到的恐怕还是很少:。如果对世间的贪著和自私之心放不下,即使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也好,有活佛的名号也好,堪布的名号也好,或者自称是居士也好,都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心,脖子上挂一串念珠,是没有用的。如果具有这些正知、正见,那不管你外表是在家人和出家人都无所谓。
因为你有了非常好的发心,那就是如同前面所讲的,连吃饭都可以成为大乘的修法,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一定要观察,现在我们是修世间法的人?还是修出世间法的人?我们是修大乘法的人?还是修小乘法的人?如果时刻提起正念、观照内心,才谈得上是居士、出家人,修行人。如果没有这样做,修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假如让我们必须按照佛经的要求全部做到,那包括我在内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还是要各尽所能的去做,只要能做还是有很大利益。
我们也许常有这样的念头,虽然实际上我不太愿意发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发心。因为如果不发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为大乘法。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这一次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峡尊者所说,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次就可以度化南瞻部洲 那么大世界的众生,它就可以变成这样的一位大菩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胜的修法,因果从来都是不错乱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会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西藏的一些高僧大德有一种说法,如果认真修习,上等的修行者,每天有收获,一天比一天进步,中等的修行者,每个月都有收获,下等的修行者每年都有收获,对照自己仔细的观察……
如果好好修,经过长期的串习,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利益众生的念头。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正知正见,需要放弃的两点要逐渐的放弃,然后好好地去发菩提心,这是对一个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三世诸佛如何回向善根 我亦如是回向此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