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开组会,我相信就有很多同学开始脑壳疼了,怎么样应付导师成了每次组会最核心的一个问题。今天虫虫就来教大家,讲以下6个方面,组会都是小菜一碟!
方法1:随便讲一篇文献
讲文献它确实属于科研工作,但又不需要我们自己有什么进展,而且世上文献无穷无尽,够你讲一辈子组会了!
a.讲一篇综述类文献。直接介绍一个领域,简单好听,但可能导师问个细节容易把你问倒;
b.讲一篇研究型文献。讲和你课题相关的研究,因为内容很细台下基本听不懂,提问的少;
c.讲两篇文献。显得工作量大,很充实。但你讲得越多、不懂的也越多,越容易被问住。
方法2:挪用以前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把你在别的地方讲过的东西,搬过来再讲一遍,非常省事。
a.还在上课的可以讲课程大作业,PPT都不用改;
b.马上博资考的可以讲博资考PPT,这和你还能不能继续科研的关系很大,所以也很正当;
c.马上开题、中期、毕业答辩的,更是能以演练之名在组会上预讲一遍。
方法3:回顾你以往的论文
把你之前的工作,再系统地讲一遍。比如你最近发了篇paper,可能成果之前讲了,但大家肯定记不得,甚至从来就没听懂过,再讲一遍完全OK!
而且作为文章的通讯作者,导师可能也需要借此机会,首次弄清楚你这篇文章究竟干了些啥。这是一次非常有必要的温故知新,你温故,导师知新。
方法4:把仅有的成果拆着讲
人难免会有不小心搞出点突破性成果的时候。这时一定要囤着,别组会一开口就全部抖出来了,就这么点东西,要省着点用啊!
方法5:讲横向项目进度
大家都帮导师做过横向项目吧,导师往往对此极为重视,这还不在组会大讲特讲?而且比起听你讲你那些有的没的科研,导师可能更愿意听这个有关的项目。
方法6:讲实用的知识
思路打开朋友们!讲科研硬碰硬太难,我们可以迂回讲讲科研周边,也算是给大家拓展知识。
比如我曾经在组会上强行讲了一期“数据可视化之美",跟学术成果没关系,但很实用;
我有朋友讲自己的找工作面试经历,虽然跟组会科研的主题没关系,但大家迫切需要;
还有人讲自己在冬奧当志愿者的故事,虽然跟组会科研的主题没关系,但为国家大事做贡献,导师能不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