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渐长,心里的情绪和感伤不会轻易和谁诉说。因为成年人的世界大同小异,每个人都在暗自舔着伤口,没有多余的精力成为“谁的树洞”。
“树洞”也会痛,伤口每天被不同的故事扎伤,一直没办法愈合。渐渐的树洞选择自我包扎自愈,不再对谁开放······
我相信,每个人曾经都是某人的“树洞”。你们互相安慰,宽慰彼此,相互扶持向前迈进。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经历过社会洗礼,无时无刻感知这个世界的“情绪”:快乐,悲伤,痛苦,幸福,抑郁······
我们学会了自我疗愈,逐渐不需要树洞了,也不愿做别人的树洞。把自己保护得很好,我不需要你,你也不要来打扰我。每个独立的个体,在自我的世界,独自运行着······
“水满则溢”
总有一天,满得自己包也包不住的时候,开始烦躁,不安。是时候找个“树洞”抱怨,吐槽一下了。立即行动,当你联系对方,一通诉说,努力想从对方那里寻求安慰。可是没等你吐槽完,对方已经按耐不住,开始大倒苦水,巴拉巴拉说着自己的遭遇。这时,你会选择闭嘴或者敷衍的安慰几句,匆匆结束这场负能量的交流,并自责“我是闲着没事儿做了吗?”说个鬼······
有过两三次这样的经历之后,会自己去寻找很多可自愈的方式:看书、追剧、旅行、玩游戏、写文章、消费······与其花时间做得不到正面反馈的事情,不如给自己一个熊抱,并拍拍自己“发生过的一切,最终会变成精神粮食”。
我以为,简书是我的“树洞”,其实不是的,我自己成为了自己的“树洞”。学会用文字抒发自己,自愈自己。最后,“树洞”越来越小。我看见自己,坐拥在自己的树洞里。
那里,没人可触碰的,最坚韧的自我。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