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一种关系,真正的是师恩如山,从心底尊重老师,而不是表面的应承,背后的嚼舌根。
想要一种关系,老师不再是板着面孔,让学生闻风散胆,而老师不需要永远充当那个恶人的角色,在家里,家长也是用这样的语气来教育孩子:再这样我就告你你老师呀。感觉老师就成了童话故事里的狼外婆。
想要一种环境,真正的是身心愉悦的,我站在台上,面带微笑,你坐在下面,满眼期待,你,我,成了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想要这个地方,是你成长的乐园,而不是煎熬的牢笼。如果有一种教育,叫理想国。那么我们可以真正的选择,择校而学。人与人本身有差异,我们因材施教,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
我们不再成为分数的奴隶。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什么,考试制度不改革,教育永远只是考试的奴隶,分数的傀儡。
古代科举制度一时盛行,一时间,文人志士风起云涌。自然也有一批如孔乙己、范进等一系列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
我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最终还不是在一纸试卷上定格吗?
孩子们视力普遍下降,一整天娃娃们也就待在教室,没有活动的时间和场所,音乐课和美术课成了文化课的附加课,偶尔的室外体育课才能活动活动筋骨,却也是秀色可餐。
农村教育与县城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环境。人们纷纷从农村转到县城,千方百计,想进一切办法把孩子弄进城,以为进了县城小学就有了通行证,可以上好初中了,其实不然,只是环境变了。
其实各有利弊,只是我们习惯跟风。农村里的孩子学的轻松,深处大自然环境中,爬山涉水能真实地体验别样的生活。而县城的孩子每天接受的快节奏、高压的生活,走出来面对的是车水马龙,回家在高楼里驻足,平时有做不完的作业,礼拜天有上不完的特长班,失去了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我希望有一种高效率的学习,省时、省事、效果好。而我们的现状是家庭作业多,效果还不怎么好,全是磨出来的,不是能力的培养。出去培训,偶尔的听到外边的学校,听了人家那里的教育模式以后,感觉差别太大了,我们这里老师教的费事,学生学得费劲,收效甚微。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个人都知道,却石头还只是口号,或者是少数人的发展。大部分还停留在繁琐机械式的重复中。
中国小语的权威基地在江苏。听南通培训的朋友讲那里的所见所闻,真的感觉自己就是井底之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落后的区域,教育也势必是落后一步的,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一时间,难以改观。
我们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希望孩子们能有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见多识广确实是这个道理,感受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别样的人生。
我们的出路还是只能从教育出发。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教育是全民工程,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改变,只能用心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