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立春,下午二点多钟,行车到贵州赤水。很久以前成都市培华小学还是八二子弟校的时候,校长曾经组织过我们到赤水看桫椤、吃笋子,就是因为赤水与四川接壤。
这已经快到四川了,就下高速路去赤水游玩一下。搜百度,有一个丙安古镇,比较详细,心想不会再乌龙了。
来到了古镇停车场,路上湿淋,没有想象中的游人如织。走进游客中心,也没有感觉规范的管理。墙上的诗还是很有气势。不过写着参观古镇需买门票,一人十元。
既然来了,还是决定去游览一下。来到购票处,问卖票的小妹:“这里看什么?”她说:“看古道,看民居。”显然她的答案,也没有唤起我的参观欲望。觉得没什么值得看的,又问:“多长时间能游览完?”她说:“一个小时左右。”
走进游览区,一眼看到的就是赤水河边的青石板路,或许这售票小妹说的古道。河边还有一些雕塑,背盐工,拉纤工,仿佛在展现乾隆元年丙安古镇曾经的繁华。
一个人行走在青石板的古道上,眼前是赤水河绿水荡漾,耳边是微风细雨拂过,这个宁静的世界仿佛因我而存在。
突然听到很大的水声,寻声而去,原来是一个小小的瀑布,细小的水珠随风吹到我的脸上,我的手上,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双龙桥也是一个看点,"双龙八墩桥",亦叫"九孔十八块桥"。最初修建于明代,清代乾隆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后保存下来。
桥长32米,宽1.66米,曾是仁岸古盐道上最大的石桥,也是清朝至1959年四川进出遵义的官商大道。桥墩上,有两条雕工精湛的石龙,一雌一雄。还有三条镇水兽蚣复,已毁于文革破四旧。
雄龙口中有舌,雌龙口中无舌,通体龙鳞和云花。最为奇特的是雌龙有耳不通,雄龙则两耳中空,对右小耳孔吹气,左大耳孔就会发出呜呜声响,方圆1里可闻。
走过双龙桥就是古镇了,从东华门进去。古镇很小很原始,不宽的街道大多是餐饮店,和卖土特产的铺面。
丙安古镇,位于贵州省赤水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老小镇,以其独特的吊脚楼建筑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不过,走在街道中不能看到河边的吊脚。
从太平门出来,是沿山边的小卖部和土特产,还有一家独特的茶馆。
最后走过红军桥,结束遵义丙安古镇之旅。
古巷幽深石径斜,
吊楼倒映碧溪家。
千年风雨凝神韵,
一曲山歌醉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