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凶

第一章:暗巷交易

马丁将第三枚教堂纪念币弹向空中,金属与指尖碰撞发出细微的脆响。这是圣玛利亚大教堂成立五十周年的纪念币,十字架浮雕在路灯下泛着冷光。当他走进"黑猫酒馆"时,电视里正在重播银狐队的惨败集锦。

角落里那个戴报童帽的男人已经喝空了两杯黑啤。马丁认得他——阿尔伯特·威尔逊,镇小学退休的自然课教师,教堂唱诗班的志愿指导,以及收藏夹里塞满儿童照片的恶魔。

"我要价五万。"马丁把纪念币按在橡木桌上,硬币边缘沾着教堂地下室特有的霉味,"或者你希望我把这些纪念币背后的故事告诉警方?"

阿尔伯特布满老年斑的手指突然痉挛,啤酒杯在桌面划出刺耳的声响。他头顶稀疏的白发被汗水黏在额角,浑浊的瞳孔剧烈收缩:"那些孩子...他们自己愿意..."

"1948年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7条。"马丁从西装内袋抽出折痕整齐的法律条文,"需要我帮你回忆量刑标准吗?"他的余光瞥见酒保正在擦拭吧台后的威士忌酒杯,玻璃折射出阿尔伯特扭曲的面容。

当银狐队门将扑救失误的特写出现在屏幕上时,酒馆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嘘声。阿尔伯特趁机抓起公文包冲出店门,深灰色风衣下摆扫过积水的石板路。马丁注意到他遗落了那枚纪念币,硬币背面用极小的数字刻着"E.M.2018"。

第二章:血色黎明

清洁工黛博拉在银杏隧道发现尸体时,晨雾正从铁轨方向漫过来。阿尔伯特面朝下趴在满地金黄中,后脑凹陷处凝结的血块像朵畸形的玫瑰。卡特警探蹲下身,在尸体右手指缝里找到半片银杏叶——叶脉间沾着某种暗红色粉末。

"钝器重击,颅骨粉碎性骨折。"法医抬起死者头颅时,一片银杏叶从发间飘落,"死亡时间在午夜至凌晨两点间。"

鉴证科在死者风衣口袋发现五枚教堂纪念币,其中一枚背面刻着"E.M.2018"。当技术员用紫外灯照射时,硬币边缘显出一圈淡蓝色荧光——某种儿童用的夜光颜料。

"这些纪念币是唱诗班成立时定制的。"教堂执事颤抖着翻动名册,"2018年受洗的孩子们都有,比如...艾米莉·米勒。"

卡特望着证物袋里的硬币。E.M.,艾米莉·米勒,住在案发现场三个街区外的七岁女孩。她的父亲马克·米勒是陆军退役中士,客厅墙上挂着他在阿富汗获得的铜星勋章,以及一根血迹斑斑的板球棒。

第三章:沉默证词

埃里克·诺兰把注射器推进母亲枯瘦的手臂时,监护仪的蜂鸣声突然变得急促。这个镇小学的自然课教师已经三个月没领到薪水,护士站抽屉里藏着阿尔伯特的勒索信——用教堂信纸打印的,每句话都像浸过圣水的毒药。

"上周五晚你在哪里?"卡特警探举起装在密封袋里的纪念币。硬币在阳光下折射出十字形光斑,正好投射在埃里克苍白的颧骨上。

诊疗室消毒水的气味突然变得刺鼻。埃里克想起两个月前那个暴雨夜,他在标本室撞见的场景:阿尔伯特的手正从唱诗班白袍下抽出来,掌心里躺着一颗裹着彩色糖纸的软糖。玻璃展柜里的帝王蝶标本在闪电中振翅欲飞。

"我需要那笔钱。"埃里克扯下呼吸面罩,母亲的手腕在他掌心逐渐变凉,"但当我赶到酒馆时,他已经死了。"他永远记得阿尔伯特最后的表情——眼睛瞪得像是被钉在标本板上的猫头鹰,公文包里散落着艾米莉·米勒的独唱照片。

第四章:父爱如山

马克·米勒擦拭板球棒时,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凶案新闻。这根红木球棒是他从喀布尔带回来的纪念品,握柄处缠着褪色的伞绳。当他听到"艾米莉·米勒"这个名字从主播口中吐出时,擦拭的动作突然停顿——棒头凹槽里还嵌着半片银杏叶。

"爸爸,杰拉德神父说阿尔伯特老师去天堂了。"艾米莉抱着泰迪熊站在楼梯口,唱诗班白袍的领口微微敞开,露出锁骨处未消退的淤青。

马克想起上周五深夜。银杏隧道里,阿尔伯特公文包中散落的照片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银白。那些照片里的艾米莉穿着天使翅膀,而恶魔的手正伸向纯白的羽翼。板球棒挥下时,他听到了颅骨碎裂的声音,就像在坎大哈击碎塔利班狙击手的头骨。

当警笛声在街道尽头响起,马克把女儿紧紧搂在怀里。他军装衬衫的第二颗纽扣里藏着微型摄像头,记录着两个月来阿尔伯特在教堂地下室的所作所为。现在,这个秘密将随着银杏叶一起深埋地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