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是个急性子,说话直、大嗓门,做事风风火火,由于工作努力,领导升她做部门主任。升了职的她更加认真负责,本该高兴,可是最近却遇到个烦心事。
她把一个项目按工作量分配给几个设计人员,要求他们两周交图。其他几个人都按时完成,只差小李,她就批评了小李几句,小李没说话,下午就辞职了。
大林也知道,安排给小李的工作对刚来几个月的他来说是有难度,但是想着一来人手不够,再者也是让他多学一点,只是没想到批评几句,就导致这样的结果。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个人不可避免要与外界进行着各种沟通,在沟通中,我们总是会产生相互评判,有赞扬也有责备。
我们都喜欢被赞美,希望得到认可和接纳,希望对方能发现我们的优点,并且表示欣赏,这会让我们内心产生满足感。而责备会让人懊恼,当然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很极端的应对方式,但是面对责备还是会不愉快,有时还会产生怨恨和抵抗情绪。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责备,改变负面影响呢?
《赞扬与责备》,是剑桥大学沟通课的一本教材。作者特丽·阿普特(Terri Apter)是心理学家、作家、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资深导师,多部作品入选“《纽约时报》年度优秀读物”,并斩获多项大奖。
本书是作者30年研究成果的结晶,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赞扬与责备在亲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间的表现形式,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赞扬和责备的运作机制,让我们能够尝试包容、客观地评价他人,更好地与人沟通。
一、赞扬的反思
我们都喜欢被赞扬,赞扬能让大脑内产生内酚酞,内酚酞会让人感受到快乐和喜悦。而赞扬发出者因为得到对方反馈,也会让他感到愉快。从而,让人际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赞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马克吐温曾经说:一句真诚的赞美就能让我多活两个月。
本书中提到,经研究表明,经常受到赞扬的孩子在3-10岁时能掌握更多的技能。而日常生活中缺乏赞扬的孩子的大脑反应则显得迟钝,尤其在学习和积极性方面。可见赞扬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滥用赞扬也会产生负作用。
作者在书中指出:
沉浸式赞扬理论最终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对赞扬的效果做过研究。他发现,在学龄儿童身上,赞扬制造的焦虑要多于快乐。习惯了家常便饭型赞扬的孩子,似乎没有赞扬就无法开始做任何事。一个习惯了在课堂上得到赞扬的孩子,不会把精力用在功课上,而是会不断地停下来,等待老师的评语。赞扬似乎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全身贯注做事的孩子,似乎会因为被提醒别人在观察他们而分神。当他们唱歌、演奏乐器,游泳,打球,或者是做任何需要下意识地运用熟练技巧的动作时,他们的表现就会明显的因为赞扬而变差。
所谓沉浸式赞扬,是对方做的每一件事,无论多简单、多无关紧要,都应该受到赞扬。任何努力,无论多么漫不经心、多细微,也都应该受到赞扬。
这种过度赞扬,会让人产生依赖心理。他们只关注是否得到赞扬,而不关注于自己兴趣爱好,不关注做事本身是否给自己带来快乐,这时他就被赞扬所绑架,也会慢慢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过度赞扬,还能让人产生骄傲情绪,别人哪怕一点点责备,都会让他心生不满,认为对方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所以,不能为了赞扬而赞扬,而应该让赞扬回归本质——激励。
正面赞扬,是赞扬对方的行为,他们的努力、刻苦和坚持不懈,而不是他们的智商、天赋或能力。
比如说,部下签了一个100万的大单。如果您表扬他:“你太厉害了,签了一百万大单!”这个属于表扬结果,部下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哪儿做的好,对以后也没有指导意义。如果换成这种表达:“你能签下这一百万大单,是因为你一直从客户角度出发,为满足客户的要求,反复修改方案,直到对方满意。这种坚韧,真的很了不起!”这个是表扬行为,他会产生出“以后还要这样努力”的想法。
二、责备的启示
责备总是带有不满,它传递的信息是:“我不赞成你的作法。”“你不够好。”被责备者会产生内疚和羞耻感。因此我们都不喜欢被责备,很多人甚至信奉一种说法,“不要责备任何人。”
其实,正如赞扬不一定都是积极反馈,责备也不尽是伤害。
当责备指明了改正方向时(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它就是正面的教训。那甚至可能给人赞扬的感觉,因为它传递了“你可以做得更好”这一信息。当责备定义了品格上的缺陷(你太自私/不可信时),它传递的信息则完全是负面的。
根据调研,在职场中,如果领导因为正当理由对下属进行批评指出其错误,大多数人都能积极面对,认为批评是一种正面反馈,可以帮助其改变以前不适当的行为,促进成长。
但如果用责备定义一个人的品格,是以偏盖全,把一次错误泛化到整个行为模式,相当于给他贴上一个长期的负面标签,会让人感到被羞辱,自然会引发愤怒。
正面责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避免乱发脾气,避免发泄情绪。乱发脾气,对方就会产生抵触心理,那么你说的内容,对方也不会认可,而且,对对方的成长也没有任何帮助,只会破坏两人的关系。
其次,批评时不要指责对方人格,而是提出希望对方改正的具体行为,这是给对方启发,可以让对方思考自己错在哪儿,以及如何改进。
比如,与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朋友迟到很久,如果说:“你让我们等了好久,太不替别人着想了。”这个就属于指责人格。如果说:“你知道会来晚,却没提前告诉我们。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请提前给我们发信息,我们可以再安排点其他活动,不至于空等你。”这种是批评行为,希望对方改正。
最后,把批评当作建立信任关系的一个渠道,当对方感觉到你是为他好,是关心他,自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
同时,在责备时要有接纳和包容,允许对方提出不同观点。
三、三明治法则
掌握了积极责备,本着为对方着想的态度,是不是就可以随意使用责备呢?
其实,责备再真诚,多多少少还是会引起负面情绪,所以,在责备时可以使用一个小技巧降低责备带给对方的不快。
人才管理培训提倡经理在进行负面批评时使用“三明治法”。首先,你赞扬员工:“你工作努力,团结同事,你上个星期还帮助杰理作报告。”然后你传递负面评价:“你给客户做的报告还不够好。客户明显不满,但你没有仔细听取他们的意见,只忙着重复你的最初想法。”然后,为了减轻这句话的冲击力,你把注意力集中到未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你应该利用团队合作的长处,在为客户做报告之前先给他人展示一遍。我们会找个能帮你提供客户深层信息的人,好让你准备的更充分。”把注意力集中到未来能让批评保持正面性,因为它打造了一个日后赢得赞扬的方式。
当不得不运用责备时,使用三明治法则,赞扬——责备——未来的赞扬,可以给对方指明方向,激励他继续努力。
大林可以用这个方法和小李说:“
先赞扬:你前两个项目做的都很认真,这次我也看到你有几天还主动加班,这些做的很好。
再批评:只是这个项目没有及时完成,客户很不高兴,因为影响了他们进度。
未来的赞扬:以后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只是自己闷着,而是及时向同事请教,之后再查资料确认,这样你对技能的掌握更快。公司也希望你们尽快成手,能自己带项目。”
人的情感非常复杂,对于赞扬或者责备的感受也很主观,它并不完全依赖语言,还会根据别人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情绪状态等等综合判断。甚至一个人在公开场合表达观点,有人认为是赞扬,有人感受到的可能是责备,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收者,毕竟每个人性格、心理承受能力、过往经历、关注点都不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赞扬还是责备,带着善意和真诚与人沟通,才最重要。
那么,掌握了赞美和责备的评价体系后,以后遇到大林这样的领导,你会如何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