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回来了
华晨宇
我听说通常在战争后
就会换来和平
但为什么我看到我的爸爸
一直打我妈
就因为喝醉酒
他就能拿我妈出气
我每次真的看不下去
可是又没有办法
那时候我的年纪还太小
从小到大我只有在妈妈身上
才能感受到温暖
我总是在想
为什么我的爸爸会那么凶
然而我到现在都没有找到答案
如果真的我有一双翅膀
可以随时出发的话
我一定会偷偷的带着我妈
离开这个家
不要这样打我妈妈
我说的话你会听吗
不要这样打我妈妈
难道你手不会痛吗
其实别人的家庭别人的爸爸
种种的暴力因素 一定都会有原因
但是呢 妈跟我都没有错
却还是离不开暴力
亏我还叫你一声爸
从小到大 你都叫我学习你
把你当榜样
呵 好多的假象
妈妈常说 你要乖啊
要多听你爸的话
你叫我怎么听你的话
你叫我怎么跟你像
你叫我怎么跟你像
你叫我怎么跟你像
你叫我怎么跟你像
不要这样打我妈妈
我说的话你会听吗
不要这样打我妈妈
难道你手不会痛吗
啊啊
难道你手不会痛吗
不要这样打我妈妈
我说的话你会听吗
不要这样打我妈妈
我还想叫一声爸爸
( ´_ゝ`)这首歌……真的想哭。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妈妈站在墙角,我爸对着她一边拳打脚踢,一遍恶毒的咒骂,我去拦,我爸反手给我一巴掌。夜里睡觉的时候,他们在隔壁吵架,然后变成母亲的恸哭和父亲的嘶吼,还有拳头砸在身体上的闷响。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我是怎么熬过来的,无法入睡,也没有勇气敲开那扇门,只能一边哭一边呆愣地坐在床上,仔细的听,害怕真的出事。他出轨,酗酒,经常不着家,找我妈要钱,甚至我当年集训的时候要交学费还撒谎自己没钱不愿意给我缴费,明明只需要他给一半的钱……真的没办法不难受。
--网友@牛奶奶喝榴莲牛奶
这首歌虽然是一首反家暴的歌,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不过花花不仅想表达这点,他也想表达对爸爸深沉渴望的爱!
每一个孩子在童年的时候,父亲的形象挥之不去,不论好坏都希望被爱被关注!
这首歌的改编我觉得除了对家暴的痛恨,还有就是一个孩子长大后对父亲的救赎和宽容。
这才是灵魂的成长!尽管一路走来好辛苦,谁也不愿接受这样的成长,可是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残忍地让你去成长。
而当时间将所有的恨与爱都尘封时,剩下的也只有苍老的父亲,和孩子的宽恕了!
这是父与子痛苦的成长蜕变,让人难以承受的情感,一切痛彻心扉后,我们依然要怀有感恩,只有这样世界才能美好,自己才能美好!谢谢花花的诠释,也谢谢我的爸爸一直是溺爱我的好爸爸,爸爸,我爱你!
--网友@蠢萌の尿布君
转自某位乐评人:舞台上,一架琴,一把嗓子,一双流泪的眼睛,还有提琴的啜泣,像是一张网,把你拉到那个记忆中恐惧无助的男孩面前,任悲伤和绝望如潮水般漫来,无孔不入,无处可逃。
这是一首我不敢再听第二遍的歌,就像当时正在看直播的我突然僵硬,无法挣脱,回过神来,已经满脸泪水。
--网友@水色king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人对这首作品感同身受,就不该随意评价。因为别人的眼泪是真的。不要因为它没有在你脸上落下,就觉得它不滚烫。
--@网友清空修远
没有弦乐,也没有低音贝司,台上只有聚光灯下的电子琴伴随着沉重、无奈、悲伤、无助的纷杂的情绪按下,好像是生了锈的机械,却又不似机器那般冰冷冷,而是时而激流咆哮,时而静淌乞求的一条溪流,流向父亲的彼岸,延延绵绵;流回那段想要忘怀却无法忘记的那段记忆,流进心里去。花花将周董的歌曲分解、重组,一个和弦一个和弦,念白如来自遥远的无风夜晚的山谷,讲述着故事,似曾相识,听得久了,恍然才发现,这又不仅仅是事故,更是我们曾亲身体验无法欺骗自己令人心痛的事实。
我听说通常在战争后,就会换来和平,但为什么我看到我的爸爸一直打我妈,就因为喝醉酒,他就能拿我妈出气。
没有了战争,和平就会光临。然而这世界有好多假象,即使战争结束,我的爸爸还是一直打我妈妈。不管战争存在与否,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能是被黑暗笼罩的,也可能是阳光四溢的,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来自父亲的家庭暴力。喝醉酒,仅仅是因为喝醉酒吗?
散落一地的盆碗,屋中横躺着断了脚的椅子,地上铺满了打碎的花瓶,还带有丝丝血迹,然而,却没有半点血腥味,让人呕吐的酒气充斥整个屋子。我的妈妈,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像个无助的小孩,抽噎着,想要大声哭泣,却不敢,更是不能,就这样任由眼泪滑过乌青满布的脸颊,流过鲜血还未凝结的伤口,也流过我幼小的心灵,那个温暖善良、和蔼阳光的爸爸还会回来吗?如果真的我有一双翅膀,我一定会偷偷带着我的妈妈离开这个家。
爸爸,你为什么总要打我妈妈,难道你手不会痛吗,难道你心不会痛吗?这是一个孩子声嘶力竭的乞求,无力的乞求,因为太小无力反抗的乞求。却又不只是乞求,我好像看到,那个孩子挣扎在爸爸的拳脚下,咆哮着从肺底引爆每一个肺泡,“爸,不要打我妈”!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从害怕到愤怒,从不忍到反抗,从反抗到挣扎,从挣扎到无力,从疯狂到无助,到最后只剩下无助的乞求,“爸,别打我妈了”。
我总是在想,好像爸爸打妈妈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似乎是那么的理所应当。就像我最近的读过的V.S.奈保尔的《米格尔街》一样,作者生长在叫做米格尔街的地方,这里描述的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家庭都存在着来自父亲的家庭暴力,然而全书描述下来还是十分温馨的,而我也似乎把家暴当成这温馨的一部分,接受它。但现在细思之下,还是十分恐怖的,背后不知不觉已经被冷汗浸湿,而我也被侵袭,接受了这种观念,可能未来我也会是其中的一员。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是有责任的。不仅仅是在《米格尔街》中,其实很多书里都存在这家暴,似乎是默许了家暴的存在性,因为这其实就是现实,是我们闪躲不愿承认、想要逃避不愿接受的现实。如果我们一直逃避这个沉重的话题,或许到真正来的那一天,会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不仅仅是对自己,更是对孩子。像沙子会不断侵蚀城市,不断扩张领域,不加以制止的家暴只会蔓延下去,恶化下去。
家暴确实存在着,这需要我们去反省和警戒。
书来源于生活,家暴也来自于生活,因此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回归生活,去寻觅解决之法。
在大多数家庭中,父亲都是沉默寡言最不善表达的那一个,就像大丈夫一样什么事情都一个人藏在心底,有苦自己吃,有泪自己咽。他是家庭的支柱,承担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房贷压力,无不压迫着他,让他几经奔溃。
你以为爸爸就是爸爸啊,其实他也曾经是一个孩子。
在20岁以前,他和你一样,贪玩捣蛋,不爱学习,整天想着玩游戏。可是,在你落地的那一刹那,他从孩子变成了父亲,将曾经那个淘气的男孩藏进了心底,背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他没有太多的言语,也没有太多的表情,在你的印象中就是一张像古董一样不会变的脸,没有多少趣味。他以他父亲的方式默默地关注着你,替你操心,为你收拾着你的烂摊子。
你小的时候,你不会走路、说话,他很担心;当你终于学会了说话、走路,上了小学,他担心你会不会迷路,会不会被坏人拐走,会不会被同学欺负;当你快要长大成人了,他担心你能不能考上好的大学,能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当你终于考上了大学,将要离开的时候,他担心你异地的生活是否可以习惯,担心冬天的时候你会不会冷,担心夏天的时候你是否记得多锻炼,担心你的一切,却好像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没有担心过你什么时候回来……
担心充斥着父亲的一生,因为他不擅长表达。父亲开心的微笑现在回想起来是零碎的,但却是弥足珍贵的。
不用涕泪横流,也不需要紧紧拥抱,只需要一句,“爸,我回来了”。
文字/方铖辉
图片/网络
编辑/方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