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讲人如其字,
字如其人。
为何如此呢?
说起来也很简单,
在中国人眼中,
术有千万,道法归一。
人有千变,皆不离心。
书法同样如此,
也是人心之反映。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爱憎情仇,
都可以反映在字上。
品字既是识人,也是观气。
凡气者皆不出太极图所示。
古之大书家以楷书论,
首推王颜欧柳赵。
颜体所示如筋,
在东方升发之地,
气势磅礴,
给人以柔和刚毅之力,
欧体奇险,
似那肃杀之金气,
让人心生肃然,不敢仰視。
赵体绚烂多姿,
似那当空丽日,
华贵自在。
柳体似铮铮铁骨,
如深潭之水,不见其底,
叫人敬畏其所藏也。
而书圣之楷书,
恰如四季之末月,土性之厚德。
四气皆出其间矣。
凡临帖者,意到为上,
形似不如神似,
切记不要死在帖上,
而要活在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