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什么是“我”、“自己”

1.

从认知或哲学层面讲,描述什么是“自己”或“我”,相比于描述什么是“痛”“痒”“树”之类定义困难的多。

2.

从计算机自己描述自己的角度上说,“自己”既不一定指“硬件本身”、也不一定指“软件本身(记忆、思维本身)”,同时“自己”肯定不是“任何一种感官感觉”。

“自己”是一种“记忆认知”;如果认知里有“自己”概念,则“任何感官感觉”都是“自己”的“主观体验”;

3.

真实动物认知里的“自己”,必然是独立于人的,必然不是“人”思维的延伸。所以,人塑造动物,必需遵循这个原则才能把机器塑造成更像“有自主意识”的动物。

需要注意的是,人造动物虽然会为“自己”服务,但在人造动物的思维认知里不一定要有“自己”的概念。如果人造动物有了“自己”概念,那已经是相对较为高级的智能机器。因为“自己”是复杂性质。

实质上,许多会“离开舒服程度更低的环境”,走向“舒服程度更高的环境”的真实动物,不一定有“自己”的概念。因为要做到“离开舒服程度更低的环境”和“走向舒服程度更高的环境”,并不需要理解什么是“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