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简书看到一篇散文《那段留在贵州深山里的大学时光》,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下面的文字纪念在鲁山的那段时光。
大一的暑假,利用两周的时间去平顶山支教,经历过很多事情,自身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觉得很有意义。在自己准备去支教的时候我也考虑过短期支教的意义,有人说,短期支教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知识,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我也犹豫过,但是当自己真正去做了,我发现短期支教还是有必要的,虽然不能给孩子带来多少知识,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带去欢乐,带去外面的世界,至少能陪着他们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从郑州到平顶山的鲁山县,虽然并不是太远,但是山路真的很难走。进行为期半个月支教生活,支教所在地是一个山区,这里的基础设施很薄弱,孩子们的基础知识也很薄弱,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乡村教育最真实的一面。
在去小学的路上,天下起了大雨,但是大雨和蜿蜒起伏山路并没有减去我们热情,相反,我们更加期待这次的“旅行”,期待大山深处新的面孔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到学校后是校长接的我们,在学校的会议室校长简单的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我们支教的任务,他说我们来到这里支教主要给孩子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我们知道在大山里学习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我们向校长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后,我们针对性的调整了我们的课程和授课思路,希望做的更好。
开始招新的时候,天还不怎么亮,有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我们的喜爱,他们认真地填写报名表。刚开始他们还有点害羞,不愿跟我们多说一句话,报完名他们都回家去了。下午我们打扫教室,发现好多离家近的孩子跑过来帮助我们,看着他们瘦弱的背影,莫名地感动涌上心头。
报完名,我们开始认真地备课,小小的会议室成了我们的“天堂”,因为会议室里有空调,在高温快四十度的日子里,空调显得格外重要,但是难过的是学校经常断电,后果不堪设想——快被热死。
最紧张的是第一天给孩子上课,因为是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给他们讲课,我害怕我讲不好。刚开始,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太腼腆,有的甚至我问话都不回答我,但随着不断认识,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对我友好起来,但是还是有的孩子不说话,通过中午的交流和课间的游戏,尴尬的局面正在逐步缓解,最后的结果令我很满意,他们最后和我无话不谈,我们成了朋友。
第二天给四年级上课,我感觉讲课的效果不好,班里的气氛很差,不如我在自己班上课那种随意状态。每天备课花那么多的时间,现在想想,讲课的时候我太小心了,基本是按着备课的思路讲的,有时候刻意想备课的内容,上课的机动灵活性不是特别好。每天上课基本都是吼,一节课下来嗓子都不行了,下课后只能靠金嗓子。以后的几天看到学生们每天都在进步,我每天的生活充实且快乐,只要躺在木板床上,转眼间就睡着了。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里的孩子慢慢的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整天追着我问着问那……
支教期间,我是六年级的班主任,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支教回来后用很长的时间来考虑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归纳出这几点,首先你作为支教老师,必须对学生用心,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能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让学生听你的,有可能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你的所作所为,所以在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其次是明确自己的任务,也就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在上课和下课要区别开来。我刚开始的时候不分上课下课,经常和孩子们开玩笑,导致后来课堂的纪律并不是特别的好;还有他们还是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就要分离,看到他们眼角的泪水,知道他们有点不舍,其实我们也很不舍,但相聚是缘,分离是常事。看到他们,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是他们让我们想起年少的我,想起儿时的伙伴。孩子们,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回想起故去时光。看着他们离开校门的背影,莫名的难受涌上心头。
因为一个支教的梦,我们13个聚到了一起,由刚开始的忐忑不安到最后泰然自若,由刚开始担心害怕到最后的收获满满。我们挺过来了,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15天里,我们成熟了很多,我会永远记得我们自己做饭,抢饭的情景。相信中工相见,我们之间再不是简单的问候,更多的是一种情,因为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通过支教,真的使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那段时光将会成为最好的回忆。
“孩儿们”你们也快考试了吧,好好复习。你们也许要离开家去镇子或者县里读中学了,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小伙伴们,我们现在都有自己的“生活”很难见一面了,但是不要忘记彼此啊,闲来无事看看相册,那里有我们美好的回忆!
最后,希望一切安好!时光不老,青春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