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自我中心,才能更好的共情,黄渤的共情能力就很高。在微博上看到,有一期《极限挑战》是进入山区关爱留守儿童的,有个孩子是出生三个月妈妈就出走了而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张艺兴想帮助这个孩子找妈妈,黄渤却说了这样一番话:“有时候你听起来很残忍,但是你换一个角度想,母爱是伟大的,你可以接受生活的残酷,放弃掉自己的一些东西,然后给孩子带来光明,但是并不代表这就是唯一的答案,她其实也有权利,选择别的生活。”先不深究这是不是节目组的剧本,这段评论,就让人对黄渤刮目相看。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哪儿有做母亲的不爱孩子的,再怎么难也不能放弃孩子的声音。并不是我不认同,但是也不能用这个作为标准来衡量所有的人。我们不在别人的境遇中,如果不能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体会,只用一把尺子衡量,那就是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了。
看了今天要求重点读的《明象》,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中所呈现出来的悠然画面,给读者的象是有差异的。最后一句的“真意”,是他想表达的意,“忘言”一词,更让人生出体会的念头。与《明象》中的“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这一句有点相得益彰。不拘泥于文字,去体会所表达出来的意是什么,这种意有时候会被文字语言所防御,但是语言又是目前描述意象的最直接方便的方式,包括画面。去体会语言背后所表达的象,然后通过象来感受到真正的意是什么。这也是佛家有说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此处人心,也就是“意”。
今天的作业,老师示范了如何来引导对方进行自我的领悟,从对节日的偏见带入到心理咨询的分析中,老师直接指出其以自我为中心,尝试通过让其举例说明自己的不合理认知是如何体现着以自我为中心,应该是具体化技术,促使对方进行思考和还原生活场景。当对方给出的例子不够恰当之后,老师用具体的“手抓饭”的习俗演变,说明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以及同样的地域,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同样事物的看法和定义都是不同的、在变迁的,这一步步的循循善诱,让学员给出了满意的答案。也许没有给出标准答案的原因在于,可能真的有人认为新疆的手抓饭现在还在用手抓着吃呢(比如我)。
关于七夕结婚适宜问题,南京这里早就是结婚高峰了,去年七夕有幸正好在民政局做志愿者,给离婚夫妇做婚姻辅导,当天结婚的柜台从早忙到晚,离婚的这里清闲的很,快下班了才来一对离婚的,匆匆去办手续,也不愿交流,看来选这个日子结婚离婚都是深思熟虑的了。日子本没有意义,人的情感所向赋予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