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p”声音的发现源于冷战时期遗留的水下监听系统。这套原本用于追踪潜艇的设备,在1997年夏季捕捉到了这个异常信号——它的频率范围远超已知海洋生物,且传播效率惊人,能让相隔5000公里的传感器同时记录到。
最初的推测聚焦于“未知巨型生物”。毕竟,蓝鲸作为现存最大动物,其发声强度在“Bloop”面前也相形见绌。但海洋生物学家很快提出质疑:如此高频的声波需要特殊的生理结构支持,而巨型生物的能量代谢难以维持这种强度的发声。更关键的是,此后二十多年里,类似信号再未重复出现,缺乏生物行为应有的规律性。
转机出现在对南极冰架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当巨大的冰山从冰架断裂、坠入海洋时,会引发独特的低频振动。这种振动通过海水传播时,能量衰减极慢,且频率特征与“Bloop”高度吻合。进一步模拟显示,一块约100平方公里的冰山断裂产生的声学信号,其传播范围和强度完全能匹配1997年的记录。
这一解释逐渐获得认可,不仅因为数据吻合,更符合南极冰架的活动规律——1990年代末正是南极半岛冰架崩解的活跃期。“Bloop”的神秘面纱虽被揭开,但它也提醒着人类:在深邃的海洋中,自然现象仍可能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展现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