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蛇年  亲子趣游

京味蛇年 亲子趣游

  ——我的春节京城遛娃记

第一天

吃:到京的第一顿午饭吃老北京炸酱面,炸酱面天花板,一口爱上方砖厂69号!在北京!你可以永远相信方砖厂的老北京炸酱面真不愧是蝉联六年米其林的宝藏面馆,真的是吃一口就爱上了,面条劲道爽滑,码上新鲜水灵的菜码,黄瓜、豆芽、白菜条,黄豆绿豆,心里美萝卜,光看着就食欲大增,他家的腊八蒜,那叫一个绝,而且是免费供应,酸甜脆爽,和炸酱面是绝配,拌面讲究三部曲,先把炸酱均匀铺开,接着和菜码搅拌,最后来上一瓣腊八蒜,拌匀开吃,面条筋道,炸酱咸香,每一口都超满足,香的不要不要的。再配上焦圈儿、豆汁儿,地道老北京味,只是怪味的豆汁儿不会放过每一个来北京的外地人,那味道太冲了,闺女非得要尝尝,尝试也罢,只有尝过才知道是啥味……难以言表,表示再也不喝了。吃老北京爆肚粉,那一口裹满麻酱的爆肚粉真的是绝啦,爽脆弹牙,咯吱咯吱的可太解馋啦,嗦起来真带劲啊!

游:天安门广场

  来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的中心点是天安门,第一站当然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天安门,是闺女的心愿,在广场漫步,看到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或是一家老小,或是三五成群,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着天安门广场的独特魅力。这里汇聚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们,但大家都有着共同的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完广场,穿过金水桥去故宫,路过国旗护卫队感受他们的庄严,观故宫:红墙黄瓦间的历史回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瞬间被拉回到了数百年前的紫禁城。这座承载着明清两代辉煌与沧桑的宫殿建筑群,以其庄严肃穆的气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到访者的心灵。每一座宫殿,每一间房屋,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精美的宫墙、雕花的门窗、古老的树木,都在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不知不觉间,夕阳的余晖洒在了故宫的红墙上,给这座古老的宫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此时的故宫,显得更加宁静而神秘。在这片古老的建筑群中,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也领略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边,有一个老牌的北京商业街——前门大街,而前门大街中则有一个商业街中的商业街,那就是大栅栏。很多人都会把这里读成dazhalan,实际上这三个字读dashilanr,注意,这里是有个儿化音的,也是就是读“大石烂儿”,这才是老北京的正宗读音哦!穿过写着正阳桥的门口就正式进入了前门大街,其实是箭楼,射箭用的,这是个步行街,只能走路,两边都是各种商铺,热闹是真热闹,贵也是真贵啊!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就连星巴克都变成古风小楼了。这条街上,一些北京老字号都有,也有新潮的品牌店铺。这条街上有北京老牌烤鸭店“德泵全”,哦,是“全聚德”,这可是1864年的第一家店哦!不过劝各位一句,吃烤鸭不必非要全聚德,齁贵齁贵的。可以选便宜坊、大董、四季民福、大鸭梨,都可以吃到不错的烤鸭,价格也就百元左右。当然前门大街边上小店里卖的这种袋装烤鸭千万别买,便宜的一百元四袋,完全没法吃,烤鸭就得吃现烤的才行啊!

  前门大街两边还有一些胡同,里面也都是各种小吃和店铺,都挺不错的,尤其是过年期间,有各种民俗展,庙会,年味很浓,值得一转,前门大街中间,就是大栅栏商业街了,这也是前门大街中最热闹的部分,这里各种小吃层出不穷,在这里你会看到各种老北京小吃,比如驴打滚、糖葫芦、豆汁、焦圈、卤煮火烧、爆肚、炸酱面等,但是我可以负责人的说,除了糖葫芦,其它都不值得吃,全都不正宗,基本都是专为游客改良过的版本,就比如那个瓶装的豆汁,喝着跟饮料一样,实际上豆汁根本不是这个味!

  这条不大的街道上,你还能看到至少两家德云社的相声园子,一大堆的东来顺、稻香村、南门涮肉、炸酱面馆等,基本上都是人山人海,而真正老字号的却没啥人逛,比如内联升(卖布鞋)、同仁堂(卖药)、张一元(卖茶叶)等,在这里你还能看到穿古装的王爷陪着格格买驴打滚,皇上搂着公主买烤串,反正整个大栅栏是热闹极了,所以来北京玩,大栅栏可一定要去一趟哦!嫌贵可以不买不吃,但逛一逛,拍拍照还是可以的嘛~

逛王府井:感受新年的繁华与温暖

  在蛇年春节初四的暖阳下,遛娃北京踏入了久负盛名的王府井,瞬间被这里的热闹与繁华所包围。刚到王府井的入口,便能看到高悬的红灯笼,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新春的喜悦,它们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宛如一群身着红裙的舞者,在欢迎着每一位游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手牵手的情侣,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有带着孩子的家庭,孩子们兴奋地蹦蹦跳跳,手中紧紧握着刚买的糖葫芦或是可爱的玩偶。

沿着街道漫步,各类店铺琳琅满目。老字号的店铺古色古香,招牌上的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糕点铺,店内弥漫着浓郁的糕点香气,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传统点心,有枣泥酥、豌豆黄、驴打滚,每一款都制作得精致无比,我忍不住买了几样,品尝着这传承多年的味道,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王府井的小吃街更是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烤鱿鱼、臭豆腐、羊肉串等各种美食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王府井瞬间被灯光点亮。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与街边的路灯、店铺的招牌灯相互辉映,将整个王府井装点得宛如梦幻的世界。驻足王府井百货大楼前,拍照留念,随便进入一个商场,很是暖和,吃水果喝水上厕所,补充体力,也感受一下人头攒动的商场繁华。在这个充满年味的蛇年,王府井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京城的繁华,更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和新春的温暖。

舌尖上的京味盛宴:一场烤鸭之旅

  夜幕降临,打车回酒店附近的四季民福,一听说需要排队三个多小时400号,转战北平家宴,吃烤鸭、京菜,同样美味。闺女早就在书上电视上听闻北京烤鸭的大名,喊着除了看天安门,就是吃烤鸭,趁着蛇年新春假期,终于有机会奔赴这场期待已久的美食之约,那金黄油亮的外皮、鲜嫩多汁的鸭肉,光是想想就令人垂涎欲滴。走进这家老字号烤鸭京菜店,店内装修古朴典雅,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洋溢着浓浓的新春气息,墙壁上挂着老北京的风情照片,木质桌椅摆放整齐,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回了旧时光,服务员热情地迎上来,引导我就座,并递上了菜单,没过多久,烤鸭便被推了上来,只见师傅熟练地将烤鸭放在特制的架子上,开始片鸭,他手法娴熟,刀起刀落间,薄如蝉翼的鸭皮和大小均匀的鸭肉便被整齐地码放在盘中。鸭皮呈现出诱人的枣红色,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一层透亮的油光,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搭配烤鸭的配菜十分丰富,有翠绿的黄瓜丝、洁白的葱丝,还有香甜的甜面酱和薄如纸张的面皮。我迫不及待地先夹起一片鸭皮,蘸了白糖,入口香甜酥脆,接着再拿起一张面皮,摊在手心,放上几片鸭皮和鸭肉,再夹上几根黄瓜丝和葱丝,淋上一勺甜面酱,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面皮卷起来,放入口中,那一刻,鸭皮的酥脆、鸭肉的鲜嫩、黄瓜的清爽、葱丝的辛辣以及甜面酱的醇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口感层次丰富,让人陶醉其中,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香气,仿佛味蕾在舌尖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除了经典的烤鸭,店里还搭配了一些特色京菜,精致的烤肉、卤煮……给味蕾带来了别样的刺激。

一顿饭下来,我们吃得心满意足,这场烤鸭之旅,不仅满足了我的味蕾,更让我感受到了北京美食的独特魅力。在这个蛇年新春,这份美味的记忆,将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住:北京广西大厦(广西驻京办)

  饭后溜达回酒店,不远不近,正好下饭食,这次选择的广西大厦,毗邻中央商务区和潘家园旧货市场,在南三环,距离天安门广场8公里,距离天坛公园较近,以桂林象鼻山为原型,裙楼仿照壮族吊脚楼建造,整体室内装饰展现广西民族文化风情,是东三环潘家园区域的地标性建筑、四星级酒店,主要是相比三环以内的酒店停车区域大、房间面积大、前年才重装开业的,设施齐全舒适,办理入住时,温柔的小姐姐看我带着孩子,还给免费升级了带浴缸更大房间,只需➕微好评,太暖心了,喝了罗汉果茶,泡个热水澡,结束一天行程,美哉!

第二天:

逛天坛:红墙蓝瓦,片片祈年,岁岁平安,丰天承好运,所求皆所愿!

探寻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之美,踏入天坛,仿佛步入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时光隧道,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作为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的圣地,它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每一寸砖石、每一棵古树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处都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壮丽与精美,在奇妙的回音壁,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对声学原理的巧妙运用,他们用智慧创造了这一独特的建筑奇迹,让后人惊叹不已,有个东北大哥对着回音壁喊“豆腐”,引来人们哈哈大笑,笑声久久回荡在圆形的围墙……南门进,北门出,在北门还逛了庙会,闺女对那些民俗非遗手工艺品很感兴趣,每个摊位都停留看好久,买了手编红手链、鸽哨,一路吹着哨子,悠然自得,游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帽儿胡同、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胡同、鼓楼,什刹海city walk,吃个糖葫芦、门钉肉饼、麻酱糖饼,每一口都承载着老北京的味道……

  午饭正餐吃北门铜锅涮肉、那一口肉裹着麻酱,别提多带劲了,感受人来人往的老街旧巷,青砖灰瓦,看人间烟火,品岁月悠长,走街串巷的老胡同里感受老北京味道,踏入南锣鼓巷,就像一脚迈进了旧时光与新潮流交织的奇妙世界。街道两旁,灰墙青瓦的四合院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岁月轻抚下,虽有斑驳,却难掩往昔的精致。朱漆大门半掩着,似乎在静静诉说老北京的家长里短,风拂过,门环轻晃,那声响宛如历史的悠悠叹息。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转角处,老字号小吃店前人头攒动,热气腾腾的卤煮,肺头、大肠、火烧在浓郁卤汁中翻滚,每一口都是对老北京味道最纯粹的致敬,只是我对这种商业街小吃街人太多的地方,没有食欲,吃不进去。

坐铛铛车:在北京就是要玩点儿带北京特色的,一定要坐一次铛铛车,游中轴线,去感受城市的新旧变化,仿古铛铛车,据说就是按1924年北京第一部有轨电车打造的,听导游讲解中轴线上的各个特色建筑,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广场、国家大剧院、中山公园、故宫、王府井、恭王府、北京饭店、贵宾楼、等北京标志性景点及建筑,一圈下来,闺女记住了旗杆高度28.3米,闺女跟着导游学说北京话:您呢、嘛呢,得嘞、劲松口儿、自己个儿、麻利儿、京腔大部分➕儿化音,但是前门、建国门的门不加儿化音呦[捂脸]

吃:晚上吃广西味道的那兰酒楼,吃桂菜、喝当地啤酒燕京

回酒店与朋友一家汇合,共进晚餐,那兰酒楼就在住的广西大厦楼上,“那兰”在壮语中是“回家”的意思,最初了解的桂菜是柳州螺蛳粉和桂林米粉,那兰酒楼应有尽有,环境也很有广西特色,服务员都穿着民族服饰,一进到酒楼大厅,就很大的酸笋的味道,早餐的米粉无论汤的还是炒的都很好吃,我喜欢吃米粉,酸笋、酸豆角既可以当配角也可以当主角;芋头扣肉绝对是芋头好吃,点了干锅酱香牛、糯米藕、黄豆豆腐、剁椒鱼头、酸笋炒牛肉、时令鲜蔬、肉饼……吃的喝的聊的都很嗨

第三天

游:中国国家科技馆~鸟巢、水立方

陪娃探秘国家科技馆:一场知识与欢乐交织的亲子行

  蛇年初六,带孩子去国家科技馆,开启一场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早就听说这里是知识的宝库,孩子一路上兴奋不已,对即将到来的冒险充满期待。一进科技馆,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满是新奇的科技展品,孩子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拉着我就往“华夏之光”展厅跑。在这儿,古老的科技发明一一呈现,水车、地动仪、指南车的模型栩栩如生。我和孩子一起凑近观察,我给她讲解这些发明背后的原理和故事,她听得目不转睛,还不时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比如“地动仪真的能那么准确地知道地震方向吗?”看着她好奇的模样,我也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对这些古老智慧再次惊叹。接着来到“探索与发现”展厅,这里简直是科学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是一个充满奇妙现象和未知奥秘的世界。在光学展区,我体验了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等奇妙现象。通过各种有趣的实验装置,我带孩子亲眼看到了光线如何在不同介质中弯曲,如何形成美丽的彩虹和奇妙的光斑。在力学展区,孩子感受到了力与运动的紧密关系。亲自操作各种力学实验设备,让她对牛顿定律等经典力学理论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虽然这些她都还没学,但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几年后再来的时候会是更深的印象。

  “科技与生活”展厅让孩子大开眼界,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设备等展品,让他看到科技是如何融入日常生活的。在体验AI机器人,孩子跟着音乐节奏和机器人一起扮鬼脸,玩得不亦乐乎,还体验了一人控制多台无人机变幻多种组合模式,在欢乐中对科技改变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俩还和生成了我们的元宇宙形象,并拍照保存。

最后在“挑战与未来”展厅,我们了解到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以及科技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我和孩子一起讨论未来的出行方式、能源利用,她稚嫩的想法里满是对未来世界的憧憬,这趟参观也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关注世界、思考未来的种子。

从科技馆出来,孩子还意犹未尽,一路上滔滔不绝地分享着她的新发现。这次国家科技馆之行,不仅让孩子收获了知识,也让我们在交流中更加亲密,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我陪着她成长,她也让我重新认识这个充满奇妙的世界 。

  科技馆出来,骑行共享单车十分钟就到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邂逅鸟巢与水立方:建筑美学与时代精神的交融之旅

  远远望去,鸟巢犹如钢铁铸就的梦幻之巢,庞大的身躯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它的外观极具视觉冲击力,错综复杂的钢结构编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当我一步步走近,愈发能感受到它的宏伟。步行,溜达在两座建筑间的广场上,不远处的水立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这座宛如蓝色魔方的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迷人的蓝光。它的表面由无数个“泡泡”组成,这些不规则却又和谐共生的造型,既充满了科技感,又给人一种灵动、温柔的美感。走进水立方,内部的设施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在鸟巢与水立方之间漫步,我不断切换视角,欣赏着这两座建筑的独特魅力。它们一个刚劲有力,一个柔美轻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现代感与艺术气息的画面。

孩子高兴的跳起来,不停地变换着跳高的动作,让我给她拍动态照片,边走边看,这次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进入到内部参观,留作下次来的理由。

  午饭后,排好长的队买紫光园奶皮子酸奶、牛肉火香包带走回家,一提五杯赠一杯,买了四提酸奶,八块钱一个的酸奶,第一口就值七块五,来北京,酸奶就为了这一口,味道浓郁口感绵密,实在是太好吃啦,在车上就和闺女炫了俩,真是名不虚传啊!

  北京再见,北京很好,下次还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