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羡慕那些会和人聊天的人。和他们在一起总是感觉很舒服:无论是自己说,还是听他们说。当然,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怎么会和别人聊天。
说真的,很多年以来,我总是竭力避免和别人聊天而给人一种“你快忙死了的”感觉,直到结识了几个朋友。
不害怕“聊天”这件事,是和人好好聊天的第一步
我不会和别人聊天,准确说是我不喜欢和别人聊天。虽然每个人都有向他人倾述的欲望。但我还是不想暴露自己:自己过去的经历、现在的想法、未来的打算,不想招致反对,不想引来不认可。
第一个带给我“冲击”的朋友是大哥。虽然她叫大哥,事实上她却是一个,风一样的女子。
有趣的是,从我俩第一次见面到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她好奇着但从未敢靠近她。好奇是因为她的原因,身边的人都很喜欢她、甚至到了赞不绝口的地步;不敢靠近是因为我的原因:我不太习惯和很热情的人在一起,觉得和她们在一起,有点“聒噪”。
我们之间关系的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天,路上遇着,便一起去食堂,一边吃饭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说着说着,不由得说到了我过去的事情。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分享我自己的事情:在过去若干年里,我把自己的愉快、不愉快都藏在了“海马”里,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一段记忆的封存。
那天我搜肠刮肚地回忆着、然后透过只言片语,讲述我那若干断断续续、无法连接到一起的事情。她看着我,淡淡地说:你和我姐姐一样,很独立但是内心很辛苦,我心疼你,就像对我姐姐那样。我默默听着,无力辩驳,也丝毫没有那种被冒犯的感觉。我努力去体会她说话时的那种真诚;我知道此刻她说出了我内心的声音,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是的,我很独立,但也真的很辛苦,这是真实的感受,没有必要去反驳她;坚强就是坚强,脆弱就是脆弱,掩饰很多余。内心独白完的那一霎那,我的心就像屋外淅淅沥沥的雨,不由分说、没有缘由的滴答着。
讲真,人与人的际遇就是这么奇妙。你遇见一个人,讲出了你的故事,然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毕竟你是你,别人是别人,你不讲出你的事,别人怎么能了解你呢?自己不主动说,还怪别人不懂你,埋怨你们之间没有共同话题、无法好好聊天,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呢?一句话,不是没人懂你,是你不愿意让别人懂你。
后来我们定期、不定期都会出去玩,开开心心的沉浸在“聒噪”中,认真地释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毫不遮掩。聊天嘛,无非是遇到一个人,然后讲述自己的故事,再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个命题就像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里:先打开冰箱门、然后把大象放进去、再关上冰箱门。你要愿意和人聊天,才能和人好好聊天,道理就这么简单。
赞美别人,才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赞美
可能是从小很少被夸奖过的原因,长大后,我也很少会主动去夸一个人,即便心里真的很佩服他、喜欢他。
记忆中有无数次这样的情景:朋友兴高采烈地问,你觉得我穿这件衣服怎么样?我总会告诉她,还行吧。朋友问,咱们一起去这家餐厅吃饭吧,评价很好的。我总会一本正经的告诉他,哪里不都一样嘛,坏一点的餐厅坏一点的地沟油,好一点的餐厅好一点的地沟油。现在想想,每每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朋友的心头都会有很多乌鸦“嘎嘎”的飞过吧。
就这样,我在朋友眼里总是一个缺少生活情趣的人,他们也常打趣我“刀子嘴,豆腐心”,其实,我也很向往成为一个“豆腐嘴,豆腐心”的人呢。幸运的是,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你缺什么,身边就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人。强者学习,弱者比较。
这个身边人是舍友小葱,她简直是夸死人不偿命的那种,总能准确找到你的优点,哪怕是一小点,一小小点,就好像你是她世界的中心那般。一次,她介绍一位冈比亚籍的朋友给我认识,那位国际友人见到我的第一下,就用极不标准的中文跟我说:你很漂亮,你的裙子很好看。那一刻,我真的太开心了,感觉自己的脸都要笑僵了。当然,这几句中文一定是小葱给他“科普“的。
一开始,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却陌然受到很多的赞美,有点不知所措。不过,我不得不承认,任何一次被赞美我都很开心。为什么不呢?你买了新裙子不希望被赞美穿起来很好看吗?你剪了新发型不愿意被表扬变得更漂亮了吗?你新交了一个男朋友不渴望被夸赞你俩很般配吗?渴望被认可,是人性;赞美,就是认可,符合人性。
同一个屋檐下,天天儿收到那么多赞美,憋在自己心里,就和吃多了蜂蜜一样。于是乎,我试着像小葱那样,热情的赞美身边的人:你的耳钉和皮肤很配哦,你的新杯子看起来很好用呀,你推荐的餐馆菜品真的很棒!为什么不把事实说出来呢?说出来彼此都开心嘛。而且我发现,以前偶有人当面夸我,我总是很扭捏,但是当我能够自发的赞美别人时,我也能很大方的接受别人的好意了。
会聊天并不意味着一直说,好的Listener更受欢迎
几个月前看蔡康永老师的《说话之道》时,对里面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他说每个人在聊天时都想聊聊自己,这是人类天性。但一个“上道”的朋友,是即使听到对方废话不断,仍然能专注的倾听,奉上耳朵的人。这句话真的很对,我就很喜欢跟舍友小伊聊天,因为她绝对是一个好的Listener。
有一天,她跟我说她预约了学校的心理咨询。我很不解,又没有什么心理毛病,干嘛浪费公家的资源呢。于是,我开始巴拉巴拉的给她讲我对待这一事件的看法。我还是秉持我那一贯一本正经的语调、批判性的腔调以及道德至上的谈话角度。我说着,她认真地听我说,就像往常那样;她没开口,让我误以为我已经说服了她、她马上就要放弃她那个“没有什么必要”的咨询的念头了。
过了好久,恩,事实上是我说了好久之后,她微笑着对我说:其实,不只是心理有毛病的人才需要接受咨询呀,正常人也可以接受咨询的,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而已。一时间,我竟不知道回复她什么。显然,她说的有道理,这不是每一个学心理学的人应有的共识吗?当然,我也为刚才自己那喋喋不休的妄语感到羞愧。
“羞愧”这个词,真的能很好的表达出我当时的心境,一点都不为过。设身处地地想想,她需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忍住自己的不同意、耐心地听我把话说完呢?她需要对人有多大的尊重,才能温和的处理针对自己的不理解、不支持呢?她内心需要有多少的善良与宽容,才能不排斥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呢?
没说出自己观点,并不意味着没有观点,可能只是时机未到。没说出自己观点,也许只是不想伤害对方,仅此而已。
我常常在思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和别人好好聊天,让自己的学习、工作之外的生活不显得那么死板。偶尔也会就这个问题和朋友讨论,北北就给我分享了她自己的看法。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我也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和别人好好聊天”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许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永恒的答案,但是它绝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你愿意,可以分享给我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