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简书已经有2年的历史了,从发展历程来看,是个名副其实的慢产品,且慢得摇摇晃晃,有时候还会停下脚步迷茫一阵子,可是到了15年之际,我发现简书的脚步加快了许多,频繁更新、改版。
我想简书应该摸清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了吧,而我却越来越看不懂简书了。
母亲节这一天,简书更新了移动客户端,号称历史性的更新,这样说也对,打开更新了的简书app,呈现在眼前的最大变动就是app界面中间一个大大的羽毛笔——点击即可写作。
这说明移动客户端也可以写作啦!
是不是意味着简书是个写作工具——日记本?
这种决定产品定位的大更新,让我对简书又爱又恨。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遇到简书的时候是13年年底,在一个内容聚合网站上看到一篇关于如何赚文青钱的文章,点开,讲真,惊艳!本来是看那篇文章的,却不自觉被网站的交互设计所吸引,一看,原来这个网站叫做简书,从此便记住了这个网站。
可见对于一个陌生网友来说,第一吸引他的一定是内容,再者是网站的精美友好度。
所以我认为简书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高质量内容+优秀的设计。
可是我在简书CEO @简叔 的《为什么简书要调整定位》这篇文章里读出简书一路以来的发展定位是多么的不清晰,我甚至认为简书从来就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产品。
但是有一点我是确定的,简书一定不是十五言那种高逼格的产品,按照@简叔在文章里的思路来发展,简书是一个可以让更多用户参与互动的产品,那么要做大用户量又要保持活跃度还要能够变现,我想真正要思考的应该是人们为什么写,人们为什么看。
拿知乎这个产品来说,人们之所以花这么长时间去写一个高质量的答案,不是因为人们有多么的热爱分享,而是因为人们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体现出回答者的智商、能力、优越感等等,即我做了这件事,体现出了我的价值所在;当这个社区产生了足够多的高质量内容,要吸引人来看,就变得非常容易。
所以知乎是一个解决需求的产品,不但解决了浏览者的问题,还解决了回答者的价值感的需求,一举两得,知乎不火才怪。
纵观那些火得一塌糊涂的产品,无一不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设计产品的,微博早期的名人效应、微信早期的摇一摇……
简书是时候认真思考一下人们为什么写,人们为什么看这个问题了。
即使是不考虑“写和读”的问题,简书app这次的更新也是极其错误的——手机码字你知道有多痛苦吗?
如此反人类的功能也敢做出来,而且写作按钮被放大到界面中间,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到底是日记本还是阅读app?
如果是手机写作的话,文章质量必定下降得厉害,毕竟手机这种东西是碎片化时间消耗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写作就不要期望文章质量有多高了,最后导致简书充斥着各种像流水账一样的日记。
前面说了,简书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质量内容+优秀的设计,那么由手机写作导致的内容质量越来越水,你真的认为单凭优秀的设计可以吸引到用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