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应对现代生活的各种不幸
我们就是世界,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的一部分。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依然具有意义。
甘地曾说:“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
改变自己应该从提升自己的良知、智慧和同理心,好好梳理自己开始。
我们当前面临的绝境令人痛心,但是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的话,可能仍有希望。
第二章 将自己从异化的世界中解救出来
照管好自己至关重要,并非以自我为中心或自私自利的意思,而是保护和修复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我们的内心。
咖啡吧的老鼠实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不可回避的「无心恶意」。
过度接触金钱会使我们变得不那么友爱互助,倾向于避开他人。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幸福不仅仅与其从事的活动有关,还与是否投入其中有关。
我们必须学会想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否则我们都会像白痴一样死去。 by马丁.路德.金
时间压力带来的危险
实验:《仁慈的撒玛利亚人》寓言的启示,我们的善心和价值观居然被虚假的紧迫感轻易地毁掉。
我们的天性和价值观总是受到此类小事的阻碍,必须不懈努力,不让时间压力和一大堆要做的事毁掉我们做好人的能力。
斯蒂芬.茨威格说: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新的生活方式扼杀了人的各种内在的专心致志,就像一场森林大火把动物驱赶出自己最隐蔽的窝一样。
意念的价值
不要把生活品质过多地建立在物质主义元素之上,重视当下的存在感,利他的存在感,感受自己的情绪,这种价值观会带给我们深层的幸福感。
采用冥想的方式可以令我们更加敏锐地感受到自己细微的情绪。
我们有幸在一个极为丰富多彩和激动人心的时代,但这个时代比过去任何时代都需要我们(即使没有参照和价值观)至少拥有冥想修习所谓之“意念”(Intention)
蒙田的提示
今天什么事也没做,怎么?你难道没活着?生活不仅是最基本的,也是人最重要的事之一啊。 by 蒙田
只有与自然保持共处,人才能体验富足完满,保佑健康并增长才智。若是远离自然,则身处险境。
我对如何投入生的三大建议
01 清除数码的危害
02 正念饮食
问自己:我真的想吃么?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吃下眼前的东西?
03 培养感恩之心和宽容
第三章 正念:内心的革命
by 乔.卡巴金
所谓正念,意思就是在人生当下的每一刻尽情地体验在场。
当我们密切关注当下一刻时,确实会发现我们的内心与外在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这话看起来粗浅,真正体验到时,则是一种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进化。
所谓正念,是不抱个人观点地关注当下出现的意识状态。
正念生活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很难,因为这种态度需要的不是只在感觉压力很大时偶尔做一做,而是极为规律地每一天都在实践。
修行贯穿整个生命,分分秒秒不停歇,还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
它令我们打开眼睛,看到基于习惯形成的自动运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品,嗅不到阵雨后泥土的潮湿气味,甚至于他人亲密接触也感觉不到情感的交流。
冥想是在乱象中找到一个可以容身的安静之处,而身体是绝佳的起点。
利用呼吸投入当下,认真感受一呼一吸:像池塘中的一片叶子随着随波起伏,像坐着小船漂流在轻轻荡漾的湖海之上,每分每秒。
修习正念冥想时,人抵抗着习惯的力量,锻炼着安静、头脑和辨别力的“肌肉”
如果,通过练习冥想,我们做到完全掌控自己的存在,哪怕只有一纳秒,我们就能体验到自我和世界的另一番滋味。
无所来,无所往,无所住 《心经》
刻意达到正念状态、冥想状态是错误的做法,不如尝试承认我们此刻的真是本性,应该以巨大的同情心和极大的善意对待自己,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当下的正念当中。
心灵与生命研究所。
培养注意力
实验:观看黑白两队传球数,黑猩猩被白队忽视……
结论:我们很容易听不见别人在说什么,特别是没兴趣听的时候。领导人物经常这样,给工作带来极坏影响。
当我们以“正念”为指引,世界一下子变得更大更真实,可以窥见佛教徒所说的“绝对真实”或“终极实相”,一种超脱所有姻缘的境界,一旦达到那个境界就能认识到姻缘的存在。
启示
01 追随给你启发和灵感的东西
通过任何可能、可以想到的方式来修习正念冥想,就像没有它就不能活一样——确实如此。
02 多些创意
世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全身心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爱。其实,这是一种迫切且至关重要的需要。
03 在每一分每一秒体现真我和爱
问题并不在于“我改变自己,然后世界就会改变”,而更在于做你自己、完满的自己,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每一个维度。每一天每一份每一秒体现真我和爱,充分地活出自己的样子,无论安逸还是艰难。
当你这样活着,世界就已经不一样了。
第四章 明日将是利他主义者的世界
by 马蒂厄.里卡尔(佛教僧人,摄影师和翻译)
每个人都需要怀着负责人的态度,通过改变自身来更好地改变世界,去除内心的“毒素”,从嗔恚、贪欲、嫉妒、傲慢、报复心这些令自己和他人生活痛苦的心境中解脱出来。
学会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通过冥想练习,产生利他爱、善意和对不幸者的同情。
要改变世界,必须先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然后试着与他人分享这一意义。
在小学生身上培养利他主义,斩除歧视的祸根。e.g.贴纸分发实验
接受冥想训练的被试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爱、责任、平静、愉悦等有益的情感。
爱不能持久,转瞬即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爱可以无限再生。
内心质朴与幸福
很多人误以为占有了外在价值(财产、形象、消费)就更可能接近幸福。过来人的人生经历和心理学研究表证明,恰恰相反,友情、社会联系、知足、还有哈比所说的“幸福的简朴”这些内在的价值才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满足。
秘咒:藏传佛教上师传授给我的一个秘咒:“我什么都不需要”。连续念十遍,你会发现,感觉好极了。
从简朴之中求得内心的宁静
我们背着包到山上散步,途中发现包里装的一半是食物一半是石头,那么自然该扔掉石头。
三个实用性建议:让世界更加人性化
01 遵从利他主义
- 改变对周遭人的看法
- 训练自己去理解和认识,生活的本质主要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是互助而不是仇视,是关怀而不是恶意。
- 确认我们的动机
- 我们动机是利他还是利己,寻求是大多人的利益还是少数几个人的利益,长远利益还是短期利益。
- 积极介入
- 不仅仅是说一说,而是一旦有可能就转化为行动。
02 少吃肉类
03 简单生活
- 简化行动
- 简化语言
- 简化思想
第五章 一起促动改变
关怀大地的同时,我们也是关爱自己,这是相同的。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失去了与自然的联系,我们就失去了与人性的联系,失去了与其他人的联系 by 克里希那穆提
我们总是忘记,实际上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我们在流逝。
我感到惋惜,我们和世界之间的对抗被盲目地代代延续。
我们执意要维持政治规则,往往忘记政治的根本其实来自生活。政治统治越来越显露出无力和局限。
真正的变革在于改变自身,从而改变世界。只有人类改变了自己,才有可能带来普世的改变。
合作带来的宽容和善意,是最高贵、最智慧的事情。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让爱体现在和同类的相处中,虽然这不是很容易的事,而且我觉得,需要对别人宽容,不要轻易做评价,因为也许这个人正在自我变革中。
除了爱,没有其他一种能量可以让生命变得完满,负有意义。
第六章 行动的意识
非洲有句谚语:一棵树倒掉的声响,比一片正在发芽的树林还要大。人类的阴暗的一面总是比灿烂的一面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之下。
防止习得性无助
要抱有希望,我们就需要知道我们有所为,有所用。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只有感觉到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得满意的结果,才有行动的动机,他称为“效能感”
聆听朝气蓬勃的森林的声音,而不是树倒下的声音,意识到我们不是孤单一人,很多积极的变化已经在进行中,甚至有些变化即将完成。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如同儒教所说“若要移山,必先挪碎石”
从现在开始,专注于能力、道德、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品行,认可别人的善行,或仅仅是对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称赞,就可以启动改变这个社会的上升螺旋效应,作用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行动起来,不期待结果
一位智者听说森林里发生了火灾。他召集了众弟子,对他们说:“我们要在种些雪松”
“可是大师,雪松,那可是要两千年才能长成!”
“那就更是以分钟不能耽搁了!”
还有,一定要来一点幽默,一点快乐,一点轻松,才不至于过度紧张,过于严肃,才能不忘了生活。
Viktor Frankl :战胜了集中营折磨的勇士
“面对荒唐,最脆弱的人会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留存一点希望,思考生命的意义”
苏格拉底的三段过滤测试
「你想要和我说的事情,是真的么?你核实过么?是好事情么?对我有用么?」
对自己温柔
我们想要和别人和平相共处,希求世界的宁静,但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却不断斗争,这难道不是一种矛盾?首先对自己温柔和宽容,才能和他人和世界保持一种更加平和的关系。
结论 一切从这里开始
老子: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本书通篇都在表明一个观点: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助互利的过程。
我们可以让真正改变世界的这一天到来。我们要学会抵制所有分裂人性的无意识影响,这样我们所作所为才是自由的,有逻辑的。 by 克立斯托夫安得烈
我么要保持清醒的意识,学着给自己一片开放的自由的内心空间,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度过艰难时刻,也会让我们更多地发现世界的美好。 by 乔.卡巴金
藏传佛教哲学家隆钦巴曾经提到过三毒,依旧适用于当下:贪欲、憎恨、愚痴
我们期待每一个人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力所能及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通过内观自我,比如冥想,在内心建立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