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有办法?

在中医理论中,脊髓损伤一般可归为“痿证”“腰痛”“癃闭”等范畴,通常认为其具有慢性疾病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从发病机制看

中医认为脊髓损伤多由外力损伤督脉,导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筋脉肌肉失于濡养所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对肢体运动、感觉等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脊髓损伤后,督脉受损,阳气运行不畅,气血难以通达四肢百骸,这种气血、经络的损伤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符合慢性疾病的特征。

从病程发展看

脊髓损伤后,患者往往会经历长期的功能恢复阶段。初期可能以肢体疼痛、麻木、活动障碍等急性症状为主,但随着病情发展,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进入慢性阶段,出现肌肉萎缩、二便功能障碍等,且恢复进程缓慢,需要长期的调理和康复。

从治疗角度看

中医治疗脊髓损伤通常采用综合疗法,如中药内服以活血化瘀、补肾壮骨、通经活络,针灸推拿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筋健骨等。这些治疗方法需要长期坚持,逐渐调整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促进受损脊髓的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这也说明了脊髓损伤在中医视角下具有慢性疾病的属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