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逛图书馆,都是一次寻宝

记得第一次去图书馆,是在郑州上学的时候,那时是室友带着我们去,至于为什么要去,已经忘记了当时的理由。

只记得,那时候只要付100元的押金,就可以办一张借阅卡,每次可以借几本书,但要在一个月内还掉。

来到深圳后,发现深圳的图书馆挺多的,但我也只去过宝安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也是只押了100元,就办理了一张借阅卡。这是我印象中,为数不多,其他都涨价,唯独它不会涨价的东西。

和室友去图书馆,具体借过哪些书基本都忘了,唯一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通过借阅,我们把《明朝那些事儿》给读完了。

由于当年明月一口气写了9部,再加上当时这部书就已经火的一塌糊涂了,每次去借的时候,是无法保证按顺序给借回来的,因此你会发现,我们这一周还在看第一部,下周却在看第8部。

不过这部著作,每部之间的连续性并不是很强,你哪怕第3部没看,也是不影响你看第4部的。就这样,我也忘了我们花了多长时间,最终把这一套书给看完了。在这个期间,你可能会发现,你想看的书一直借不到,看过的或者不想看的,时刻会映入你的眼帘。

这个现象我在深圳经常遇到,每当你列好书单,兴冲冲地赶到图书馆后,你总是会发现某本书,明明显示在馆,可就是死活找不到。当你再拿起手机查看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依然显示在馆,可就是在它应该在的那个书架上,始终找不到它。

于是我每次都不会只列一两本书单,而是列上六七本,这样即便找到两三本,也是够看的了。可当你抱着这种,找不找得到都无所谓的态度时,你发现列出的书,这次一下就找到了,它们仿佛在逗你一样。

或许这就是去图书馆的乐趣吧,后来我也不再执着每次去,一定要借回自己想看的书。而是在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书时,去找找自己感兴趣的类目,这时往往会收获惊喜。

比如很早以前想看的书,此时就刚好出现在你的眼前,又或者你前段时间刚听说的书,此时也会出现在你面前。

记得有次刚看完马伯庸参加的一个节目,里面有提到《长安十二时辰》,虽然在这之前也听说过这部小说,却一直未曾看过。后来有次去图书馆,我明明是想找一些工具类书籍的,奈何我想看的这些工具书太火,没能在书架上找到它们。

当我打算闲逛一下就回去时,一抬头就看到了《长安十二时辰》,而且还是上下两部放在了一起,然后它们就随我一起回了家。

现在借书其实比以前方便多了,那时还得先在图书馆的电脑上查,然后才知道你想看的书有没有被借走。现在直接拿着手机查就行,只不过这种便捷,有时会减少一定的惊喜。

就像我上面会说的, 你有时会碰到一些之前想看,却没借到的书。而当你能用手机随时查询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发现某本书在馆,就直接奔去了那个书架,如果不在,可能会取消这次去图书馆的行程。

因此像我之前说的那种,当你想借A却发现了B的惊喜,就无法体会到,毕竟我们目的性太强,就容易忽略藏在周边的小惊喜。

如今我喜欢采用“逛”的形式,去图书馆,即便没借到自己想看的书,也会在某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区域逛一逛,说不定就能发现一两本宝藏。

毕竟图书馆里那么多藏书,何必非要执着那一两本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