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心得 哲学有感

昨天我和大家开了股东大会(其实更像隔了很久的一段聊天),很轻盈,我甚至也很放松,从开会前到开会后我一直保持笑嘻嘻的状态。

我们决定把公司注销掉了。

就像最后wx说的(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安慰我hh):这个项目不见得是成功的,但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可见是优秀的。

我很坦然地去接受自己一年前的选择和选择之后可能需要承担的后果,像交学费上了一门课,现在这门课结束了,我也来写写结课总结。

当我坚定地结束他时,我也知道一个迭代后的我出现了。

这段时间我听过看过很多优秀创业者的故事,少楠老师、孟岩老师、鸿哥、学霸猫老师……也在线上线下和他们有了几次短暂的接触,哪里有所谓一蹴而就,都是阶段性迭代后的产物,但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可贵的平静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就像黑格尔说的现实的合理性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一年前我不见得“很草率”,抓着陈总他们问东问西,也在网上看了挺多创业者的学习资料。

我现在能很坦然地和一些“所谓大佬”们聊想法,以一种不卑不亢的状态,能够比较有把握的一天几乎从零赶出一份路演ppt出来,其中当然还是会有压力和头皮夹紧的时候,但是我还是该上课上课,该运动运动,尽量帮自己调整好状态。

我不再把这个当作“天大的事”,而是尽我所能地把他做好,至于做到什么程度,那就要问问自己的内心,当我特别累的时候,那就上床躺躺出门走走,买一瓶可乐但不会一口喝完,然后回到电脑前该分工分工,该写ppt就写ppt哪怕到凌晨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舒展,路演当天老师还打电话找我确认:能路演吗,我说可以。路演结果不见得差,但是很快又有了迭代的方案,我们又得花时间重新准备。这正应证了我前一晚告诉自己的:没有那么生死攸关,做到哪步就是哪步。

这是我区别于一年前的心境,要知道当我第一次参加互联网+校赛路演时当晚喝下多少瓶饮料“提神”,吃了多少零食“补脑”,还是不能把自己按在书桌前写东西,倒是最后肚胀得不行,结果也很一般。是队友们帮我放上字幕我照着念才勉强完成。

这是一种自驱成长的轻盈,过程中也得到身边不少朋友的鼓励和支持。龙舟队老师说我们书记对我“大加赞赏”,顾总对着处长院长夸我那句“这姑娘有创业者的气质”,在遴选路演时点名表扬我事后还找我去公司实习的肯定,师兄那句“三年后你会觉得一两万都是小钱”时,我不知道他们是看透我的人格觉得我是一个需要鼓励的人而给我鼓励,还是真的从我身上看到某种潜质。这个我听来确实很开心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作为参考,毕竟最懂自己的还该是自己。

我确实看到自己在感兴趣的事情上可以自发迸发的无穷力量,在创造性上的追求,在项目管理和沟通表达能力上的优势,但也看到从中爆发出的缺点:不够专注、情绪不够稳定总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比赛路演和项目答辩焦虑、焦虑下的失控浪费了更多实践、操之过急、,没有耐心的急性子。

这些也是我这个阶段需要成长的部分。

这段时间我在自己身上看到可见的轻盈了,我似乎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生活节奏。

每天还是七点多起,不算很早但也不晚,喝杯白开水,感觉饿了就冲个豆浆喝,把这段时间的重要工作处理完。累了起身走走晾晾昨晚的衣服,或出去外面怼着墙打打乒乓球,那一下一下撞击墙的声音,仿佛也把我的疲惫一下一下打在墙上,实在太困那我就爬回床上睡觉。

回来以后我还是继续工作,中午简单煮个菜,吃完我总是第一时间准时犯困,午睡睡到两点左右我同样还是自然醒,回到学习桌前,如果早上看太多电脑那我就看看书,或处理一些比较紧急但还没完成的事情。到了四五点累了就出去走走,划个船或点一个播客放首歌或直接放空绕着学校打圈圈,路上的树天上的云,拂在脸上的微风都在滋养我,那是大自然的力量。我是没办法宅在宿舍宅一整天。

晚上的学习我宁愿说是放松,我有时抄些喜欢的文字比如苏东坡、陈春成、尼采、林棹的字字段段,写字总能让我安静下来,有时用脑有时放空。最近在看一些哲学的书,西方哲学目前看了一半,看过前言读者都说哲学不能深究以免走火入魔,毕竟“超人"尼采最后就”疯“了。

我在看到1/4左右时写下自己对于几个基本问题如我们是否存在、世界是否存在,是否存在上帝之类的看法,发现我虽然可以理解一些之前不能理解的东西,但我只是以一种打开的心让他们从我身上流过,我知道他们存在着但他们会流走,因为并不属于我,至少不属于现在的我。

现在的我二十出头,一个大三的小孩,没吃过什么苦,没理由一副如叔本华所说的“人生就是痛苦,这痛苦是无法避免的”甚至提到“自杀、发疯、毁灭全人类”这样过激的“超脱苦海之道”。


就像王小波说的:“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更幸运的是,我当时是以一种批判的角度看待当时书里描述的哲学,在下一章里,我直接与另一位伟大哲学家产生剧烈的共鸣。这是一种对自己巨大的肯定,虽然可能也意味着我这种想法会在后面被另一位大哲学家拉出来鞭打,但这就是现阶段的我的价值观,我很开心地选择接受并且感受他在我身上流动。

看到后面我会被各种哲学家的智慧所折服,我也很喜欢编者的编排顺序,他总是先给我们一章讲一下这位哲学家的故事,进而再展开他的哲学理论,其中两章还单独讲了犹太人简史和基督简史,虽然看似不在哲学范畴,但是对于让我们理解每位哲学家的哲学有着巨大的帮助,这些思想不是架空着,或突然飘到我眼前,而是有一个时代背景有一个具体的人承载,这让我觉得千人千面,有了更多的“共情”,也有了更大的理解空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