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早晨,我站在窗台往外远眺,烟雾缭绕。站在那里凝视一会,深深陷入沉思之中,人生不就是一团迷雾吗?童年时疼苦,青年时困惑,中年时身在迷雾中。
冬天的烟雾经常看到,然而这次感觉不太一样。于是,悠哉的走下去,置身在烟雾之中,辨别不出方向,索性凭着感觉在大雾中行走。一阵清晨的寒风吹过,寒气逼人,下意识缩了一下头。这样走着,走着,发现自己走了10几分钟,还在原地打转,越想快速走出去,回到原地的速度越快。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在做“低水平的勤奋”吗?
每天清单计划写满,总是遇到意外,一个电话,一个短视频,一个故事等等,到晚上发现清单上的事情没完成几件,于是,开始发誓,在下决心,明天一定完成,到了明天还是放弃吧,也没有什么效果,没有意义。
我越拼命想走出大雾,越找不到方向,我的速度越快,回到原点的速度越快的怪圈中,觉察到情绪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样,唧唧喳喳开始吵闹起来。暴躁小火苗冉冉升起,开始埋怨,怎么这么笨,这帮物业怎么,把路灯关闭的这么早。服务不行,索要物业费最积极等等。于是,我放弃行走,在原地拿出火机,在哪里吐雾。
其实这就是现在很多人写照,在经济迷雾中,在生活迷雾中,在人生迷雾中,在工作迷雾中,都陷入其中。想改变,却不行动,想行动,却没方向,有方向,却难坚持。总是,持续开始,在持续的放弃。其实最难的不是放弃,而是放弃后又重新开始,在不断重新开始的疼苦之中惶恐与焦虑。
什么工作不喜欢,什么不知道做什么,什么生活没意义,什么找不到工作的兴趣,什么35岁危机,什么钱难赚,等等都是人生问题。还有要面对很多岔路口,需要做出选择,有的索性不选了,我命由天,不由我。晚上辗转难眠,进入卷不赢,躺不平,生活还要继续的焦虑和恐惧中渡过。
对生存的忧虑,对未来恐惧,这是人类的几百年进化出来的天性。
实际情况,并没有你想象的严重,人很容易夸大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夸大对未知的恐惧,在任何年代,都存在生存危机,但是,人类最大的强项就是适应能力。因此,当下外在问题都是伪问题,内心问题才是真问题,心在迷雾中,没有方向才是真问题。
吐完雾,要走出迷雾回家,怎么才能走出去呢?找到方向,看清楚脚下路,持续行动的走,就能到家。于是,我找一个参考物,在视线范围内,看清楚路在哪里。如果不努力看清楚路,可能会被西瓜皮滑到,会把我这个这个小身板,摔成半身不遂,从此起不来。
别说还真管用,我能看清楚的路虽然短,但是能把自己看清楚的路走下去,总比躺下不动强。
就这样,先行动起来,走自己知道的,能看到的路。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视线范围越来越远,视线不在模糊,心中有路,我的速度越来越快。慢慢的太阳伸着懒腰,冉冉升起,吹散了烟雾,视线的范围也越来越远。我由快走开始奔跑,速度跃迁式的加速,很快到达目的地。
这不就是现实的我们吗?在迷雾中不断行走,走着走着放弃了,眼睛看到别人光鲜,对比自己,又开始行走,又放弃,如此往复。佛说“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中住在执念贪念,而生很多焦虑与恐惧,说白了,心幻化出来一团巨大迷雾,只有冲破心雾枷锁,才能到达彼岸,才能看到彼岸花。
心雾其实就是三毒七苦,三毒,贪嗔痴,七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怨恨会,求不得。
佛家,定,觉,悟,但是生在红尘滚滚人世间,物质充足,诱惑力极大现在社会,很难青灯古佛,伴随一生。其实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最好写照,人先破除心中的迷,才能迷途知返。
如何破心迷?
先行动,在思考,先去探索,在去思考,人是思考不清楚的,只有在行动中感悟,在思考,在行动,才能觉悟。
就像清晨走出迷雾一样,先把自己知道的,目之所及的路去走,去行动。在不断持续行动探索中,太阳公公也会帮你照亮前行路,越走路越清晰,方向越明确。
反之,心在哪里不断幻想,名利金钱美女,永远只是幻想,幻想与现实之间有道不可逾越鸿沟,唯一行动,才能跨越鸿沟。
行动最大阻力,不是高山流水,而是自己的天性,只有战胜自己的即是满足,趋利避害本能反应,才能有所得。战胜本能不是强攻,而是智取,不是自我控制,而是找到规律。自我控制很苦,生活本来就很苦何必在苦上加苦呢?而是,不断行动探索内心兴趣所在,持续专注一件事情,通过刻意练习,赋予意义感,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能量才能消耗最低,才能达到心流感觉,就能体会到幸福感与满足感。
在行动中,越探索越复杂时,越探索越心烦时,回到初心,在出发,事物发展都是有周期性的,从初期到成长期,到瓶颈期,到成熟期,其实都是一个曲折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可能是倾斜向上的直线。
与时间做朋友,坚持时间的复利效应,从平均线,通过破除心雾,走出舒适区,延迟满足,在高价值区持续行动,刻意练习,移动到头部,产生头部效应。
行动破除清晨的心雾,心悟助力体悟,体悟助力顿悟,顿悟助力行动,迷时师渡,悟时自渡,因此,先行一段,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