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读书笔记

心智模型认识世界

 每个人认识世界都有一套自我的心智模型,我们心智模型的形成过程如下:

心智模型

我们普通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基本可以由上图概括,人跟人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认识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受我们教育水平、社会关系的影响导致;心智模型的不同直接就导致我们不同个体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书中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让你把“牛、草、猴子”三件事物凭第一感觉迅速分成两个小组。东方人倾向于选择“牛、草”一组,“猴子”一组,原因是“牛会吃草”。美国人倾向于选择“牛、猴子”一组,“草”一组,原因是“牛、猴子都是动物”。东方人更加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而美国人更加注重事物的属性。这和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关系有关。

拆“墙”

心智模型其实就是我们所习惯的对事物的认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固定的思维,这些思维有一些是局限我们的,只有冲破思维的舒适区,我们才会发现原来有些事物不一定是我们认识的那样,每有一次这种刺激,我们的认识就会进行一次升级,逐渐有一个不同的认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拆“墙”,思维的“墙”倒塌了,外面的世界也就呈现在眼前。犹如迷雾散开,视野也就自然开阔。

认知升级

为自己而活

受生活和教育程度的限制,大部分普通人心智模型有太多值得升级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自我提问,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生命有时候需要这样的自我提问,个体自我的反省是防止被世俗心智模型绑架的有效手段。自我提问加上敢于冒险的尝试,人生的可能性会不断增加。否则,世俗那些愚昧至极的心智模型一定会将你绑架,绑架的结果就是你无法跟随自己内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活成你七大姑八大姨喜欢的样子。

人生是自己的,你没必要也没义务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为自己而活,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不辜负内心,就是生命该有的姿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