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惯别人的地方,是你自己不接纳自己的地方"。这句话,我常在心理学著作里看到。
那么多大咖都这么说,想必的确如此了。可是,我理解不了,体会不到。
跟着历法走了这么久,一直很困惑这句话。在白镜子日,我突然有点理解了。
一、我讨厌的人身上藏着我不接纳的自己?
我讨厌孩子磨蹭: 在我的童年我母亲一样不接纳我的磨蹭,我的表意识觉察不到自己对这一点的排斥,更不可能去指责自己; 可是潜意识知道一切。所以我会对别人的磨蹭大发评论,其实我的评论里藏着对自己深深地不接纳。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变得很利索,但是对磨蹭这件事,有了深深地焦虑和不接纳;
重点是,不论故事中的我,是磨蹭还是利索,"不接纳磨蹭这件事成了我心中的木马。" 生活中再也受不了磨蹭。
二、你讨厌的人,事,物,是你心镜的反射。
再比如,你讨厌不公平。
也许,早年的家庭生活中,你的父母受到祖辈的不公正待遇,让你目睹他们的失落和伤心,所以你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不公平""偏心"的种子,因此你常常会看到 家庭中,父母对兄弟姐妹不公; 学校里,老师对同学们不公平; 单位里,领导对下属不公平; 社会上,政府对市民不公。
你看到的一切,只是镜像,而投影源在你内心。你内心对"不公"有着深深地不接纳。这一切,可以用心理学的一个名词"投射效应"来解释。
投射效应是指一个人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等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以为他人也如此,结果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意向做出错误的评价,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事实上,投射效应就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最近,班里一个学生觉得班主任在针对他,结果发现果然如此,一次次事件的发酵,最后直到请家长。
当然他的判断是错的,班主任只是觉得他抓一抓能提升,而比较关注他。而他呢?他没注意到,他自己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后对班主任的恶劣态度。
所以,这个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他自己内在的反射。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正是这个道理。
三、爱你的敌人,不内耗,走出剧情
圣经中说,"要爱你的敌人"。修蓝博士在零极限的书里说"敌人不是指自己以外的人,而是自己内在的信息(过去的记忆)"。武志红在《身体知道答案》里说"抚平你内心的钩子"
而你内在的记忆,内心的钩子就是引起你去讨厌,去厌恶,去憎恨别人的那个投射源。
带有觉知的"看见"你讨厌的人,事,物背后,你自己不接纳自己的点是什,也就是找到了心中的投射源。当你看见的时候,也就是你放过那个你讨厌的人,更放过了你自己。
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被自己看见,内心的木马,一点一点被移除,思维中的墙也就被一点一点的拆除; 当光亮照进你的里面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作为白镜子的我, 过了头的秩序感,一时半会儿不能完全改过来,但是带着觉知,一次次地察觉到自己身上的各种"较真",因为觉察,"秩序"开始一点点地松动,开始让光亮进入。也让自己开始漫漫地"走出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