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考了教资,在复习期间的同时也去回顾自己以前学校上课时的老师教学对我的影响,当时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老师说的有些话还未能领悟到,现在回过头去想想,我待的初中它也有优秀的地方,是镇上仅有一所初高中学校,也在思考学校给我带来的影响。
关于老师
初中的音乐老师在大学毕业后组建过乐队虽然在后面以失败告终,但是他讲述自己的经历也让我看到了一个追求音乐理想的青年。
初三的语文老师是研究生,来到乡镇初中教书育人数十年如一日;我印象中很深刻的是:当老师讲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我提问老师选了什么,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义愤填膺说道自己舍弃鱼(生命)选了熊掌(道义),如果不是这样的选择,他现在也不会站在这里给我们讲课,还给我们讲述城市与乡村的教育的差距,读书是投资最小回报最大的投资,热爱生命(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每天起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是感恩自己今天还活着,身体健康;他不只是讲课本里的知识,也会和我们说社会发生的事,推荐一些书让我们去读,出来社会之后坚守初心和正义。
当我们去看望生病的化学老师,对我们寄托希望说要珍惜时光,努力读书,争取考到理想分数上高中读大学,去看看大城市。而化学老师也做到了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为工作奉献自己生病后仍然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为我们补习化学课程,她记住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做到了公平对待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生物老师一毕业就来到学校刚好教我们这一届学生,生物专业知识特别强,有次给我们放《流感》电影后面重刷了好几次,课外她跑步还参加深圳马拉松,地理老师说他在大学时骑单车去西藏;
新来的校长实施学校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晨跑,穿军装作为校服,实行小组教学,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
还有英语老师把我叫出课室外面让我好好学习英语,她上的那节公开课我们全班同学共同唱的那首英文歌,物理老师每一堂课讲到声音都嘶哑,就是要让我们都能听懂,由衷的佩服他的敬业精神,数学老师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当时我晚自习迟到被叫出去批评教育,因为我做题目很粗心,所以每次他都会说我做题目要细心,要向我的学霸同桌学习,去考试的路上送我们去学校,叮嘱考试注意事项,作为班主任真的很负责。现在回忆起来那就是燃烧的青春,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时光,再也回不去的岁月。
关于同学
很幸运我的初中三年一班的同桌是学霸,在她身上也学会了乐观、有目标、努力、认真学习,有次模拟考试我和部分同学晚自习跑进老师的办公室看他批改试卷,然后看到同桌的成绩考的不是很理想,就跑过去告诉她,后面才发现是我看错了,立马跑着找她跟她说清楚,那天晚上我们两个抱在一起哭,她是因为成绩没考好自责的哭,我是因为失误导致内疚的哭。毕业之后,我们没了联系,她去读了高中,而我选了卫校,在卫校我也成为了“她”。
除了同桌以外最亲近的是舍友,加上我宿舍里住着总共八人,在学习上都算是中等,生活中相处的也很不错,不会因为大大小小的矛盾发生争吵,大家会一起讨论问题,做作业学习,聊天八卦,舍长是个大喇叭说话声音很大,外向活泼,典型的胆汁质类型,她很容易调节气氛,会考虑到每一个人的感受,有好东西会一起分享,不好的会及时制止,当时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很喜欢她敢于表达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轰轰烈烈的性格;最后一次是和她在学校里散步,问了下同学的情况,也没了联系,高考志愿问她想去哪里读书,她说想去深圳或者西安,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如愿考上这两个地方的学校。
舍友a是我的发小,之后一起去读了卫校,在学校中也保持着联系,我们没事都不会打扰对方,但每次一见面彼此之间不会感到陌生和疏离感,自然而然的聊天,一起散步吃东西谈天说地,现在的她和以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简单规律不拐弯抹角,我们也没有什么相互隐瞒的,住在同一个村,从小学就是同学,这样简单的交际关系是我喜欢的。
舍友b是我的下铺,她的性格和“兰花”很像,我需要一个默默陪伴和支持的人,她在初三那年待我就是如此;后面联系的不多,选择的道路也不一样,也断了联系。
舍友七个,只有一个现在保持着联络,其余的断了联系,只知道有的读了高中之后考上了大学,有的已经出来工作了。
同学D是分到一起的小组成员,我两的成绩差不多,她很喜欢音乐小时候学过钢琴,当时说要去听她弹钢琴,后面一次也没听到也是一个小遗憾,知道她复读了一次高三最后考到南京的大学,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联系也很少,这也许就是时间的魅力所在,它能让你拥有也能让你失去,最终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在体验生活,你不可能一直拥有,也不可能全都拥有,所以有一部分美好的回忆也是一件好事。
关于自己
初中时期的我很自卑比较内向,与后面卫校相比的话变化其实蛮大的,现在反推:初中的这个阶段是在为后面的自己做铺垫,发展是有个过程的,首先是要意识上觉醒,后面是行动上改变,最后形成习惯,习惯就会改变命运;初中可以说是意识上一部分的觉醒,在卫校是在行动上做出改变,后面形成了习惯。
人的发展有三大方面影响,一是环境,二是身边的人,三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环境和人是不确定的外在因素,那么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内在因素,自己是可以通过行动去做出改变,如果我自己觉得没有去读高中是后悔的决定而在卫校自甘堕落,那么后面我还能顺利继续升学吗?我还有这个机会去参加这次教资考试吗?
因果关系,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你不付出就一定不会得到,同理如果你的认知一直停留在某一阶段而不去进一步的学习、更新认知,获取更多的知识,那你头脑的系统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认知越来越高,经历越来越丰富,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和焦虑不安,不再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与他人身上,将时间精力专注在自身,自然你想要的结果就会反馈在你的身上。
校园三部曲(初中、卫校、体职)
下一篇【卫校篇】
最后篇【体职篇】
近期碎片感想
当经历越来越多,我不再羡慕别人拥有什么,各自的追求不一样,无需对比性质不同,对比意义不大。
如何权衡工作与生活,那就要明白你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我也有认识比自己小的人真的很优秀,但是回过头去想自己也不差,瞬间焦虑消散而去。
不要比生理年龄,而是比心智年龄;早在成年就意识到年龄只是数字,不用恐慌和焦虑,而让自己心智成熟不辜负每一年的自己,这些焦虑自然会消失。
要自我培养吃苦的能力,现在这个时代有太多唾手可得的东西了,在他们看来很容易获取得到的信息和资源,可归根结底是源于科技的发达,如果脱离科技发展因素,(科技是可以创造也可以被破坏的)将生活回归到七八十年代,你也要有一样生存的本领,那就要现在培养脱离互联网科技吃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