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之后,爸爸妈妈总是想让宝宝长得快一些、壮一些,除了定期去给宝宝体检时可以测量身高体重之外,爸爸妈妈也可以在家给宝宝测量这些指标。
身高测量方法
3 岁之前的宝宝测身高
3 岁之前的宝宝一般是躺着测身长,3 岁之后的宝宝就可以像大人一样站着量了。
方法:
最好有 2~3 个人一起帮忙测量。
让宝宝躺在地板或者爬行垫等比较硬的平面上。
一个人把宝宝的头扶正防止他乱动,尽量让宝宝眼睛直视正上方,不要仰头。
第二个人用手把宝宝的膝盖、髋关节压平挨着地面,避免蜷着腿。
最后用软尺测量宝宝头顶最高点到脚后跟的距离,精确到 0.1 厘米。
如果宝宝不配合一直动来动去,也可以先让宝宝躺平,然后在宝宝头顶和脚底分别立一本厚重的书,然后测两本书之间的距离即可,也是精确到 0.1 厘米。
3 岁以上的孩子测身高
给 3 岁以上的孩子测身高就比较简单了,爸爸妈妈可以买身高贴纸贴在墙上,也可以用皮尺测量之后画在墙上。
方法:
准备好身高贴纸贴在墙上或者准备好皮尺,如果是身高贴纸的话记得要紧贴地面。
让孩子脱掉鞋子立正紧贴墙壁站好,注意头部保持正中位置,平视前方,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脚尖分开约 60 度。注意膝盖不要弯曲。
爸爸妈妈将孩子的头顶最高点对应的数据记录下来,精确到 0.1 厘米。
如果是用皮尺的话,爸爸妈妈可以在墙壁上画下一条孩子头顶最高点对应的直线。然后用皮尺测量地面到直线的距离即可,精确到 0.1 厘米。
头围测量方法
宝宝头围在满 2 岁前生长得比较快,所以在满 2 岁前给宝宝测头围比较有价值。
准备好无伸缩性的软尺。
让宝宝安静下来靠着大人坐好,爸爸或者妈妈站在宝宝的右方或前方。
用左手将软尺零刻度贴在宝宝右侧眉弓上缘(眉毛的最高点就是眉弓),然后让软尺顺时针地绕着右侧耳朵上缘、枕骨粗隆、左侧耳朵上缘、左侧眉弓上缘,最后回到右侧眉弓上缘。
读出与零刻度重合的厘米数值,要精确到 0.1 厘米。
头围测量重点:
1. 软尺一定要经过左右两侧眉弓上缘,左右耳朵上缘、枕骨粗隆五点。
2. 软尺绕一圈时要平贴在头皮上,不要拱起来。
体重测量方法
想给宝宝测体重的话,家里需要准备有一个秤。妈妈平时称体重的秤也可以用,大宝宝可以站着测,小宝宝可以躺着或坐着测。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准备一个婴儿专用的盘式秤,更适合测婴儿体重。
适合婴儿用的盘式秤
给宝宝测体重的注意事项:
1. 秤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校正归零。
2. 最好在宝宝排完大小便之后再测。
3. 测的时候尽量让宝宝少穿衣服,鞋子也要脱掉。如果是冬天测的话,可以先开空调保持室内是温暖的,如果不脱衣服可以在宝宝睡觉后再称一下衣服的重量,然后相减即可。
4. 在称重过程中,要确保宝宝的身体不摇晃、没有触碰其他物品,以免影响准确性。
5. 称重的数值稳定之后快速记录体重,婴儿称重应该精确到 0.01kg,儿童称重应该精确到 0.1kg。
6. 一次测量值可能不太准确,每次测体重的时候可以测 2~3 次然后算平均值。
测量频率
虽然爸爸妈妈总是想知道宝宝长了多少,但是测量次数还是需要控制下,具体的测量频率可以参照下面表格。
年龄
正常儿童
高危儿
< 6 月龄 1 个月 1 次 0.5~1 个月 1 次
6~12 月龄 2 个月 1 次 1 个月 1 次
1~3 岁 3 个月 1 次 1~2 个月 1 次
3~6 岁
6 个月 1 次 2~3 个月 1 次
≥ 6 岁 12 个月 1 次 3~6 个月 1 次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危儿的测量频率要比正常宝宝更高一些。
——摘自亲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