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留余》

《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

中国文化爱排序,中华名匾的就排出了几十个。其中前三匾,有故宫的正大光明匾,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再者就是河南巩义的留余匾。一者是王朝集权的象征,自然是雍容华贵,仪态万千;二者是雄关漫道的凝聚,当然是气势恢宏,独霸山河;唯有后者,平淡朴素,谦和温润,却盛满了沉甸甸的思想和智慧。

思想的光芒能够穿透黑暗,穿越时空,所以在这个物欲横流、泥沙俱下的社会,我们理应平视财富,仰视思想。

康家庄园也同时是财富的象征,它的某一任主人曾是民间三大活财神之一。这块缺天少地的匾,泥金刷底,黑色篆楷,状如书卷,低调奢贵。但值得一说的绝不是它的质地和造型,而是它穿透百年,依然闪亮的思想之光。

此匾只有百余字,却汇集了多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精华。王伯大、高景逸、康道平、孙奇峰和牛瑄,每一位都是精神逼人,厚重凝练,德彰史册的人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