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一家企业入驻了我们本地,做电子产品,总部在深圳。有一次老大开会时一直在抱怨,说我们本地的快递服务不行,快递员一下班就不干活了,服务态度也很差。而在深圳,即便半夜12点了还会有人上门收件。
我心想,那你真是高估我们本地了,不是快递员不行,而是没有这种氛围,晚上能有几个发货的。我们这里一到晚上9点,大街上基本就没人了,要么睡觉了,要么在家陪老婆孩子。夜生活,在这里基本没有。让快递员大半夜的上门为一个人收件,人家当然不乐意。
北方小城,比较适合生活,要说商业氛围,还是差很多。
不到一年,公司就搬回深圳了。根本没法跟同类公司竞争。
一是人才,高素质人才不愿意来小城市。二是原材料,多数原材料生产厂家都在南方,运输成本很高。三是北方信息传递慢,在南方,产业集中,信息交流方便,等到我们这边也知道了,再飞过去考察,早就慢了半拍。
在这里,我知道的就有几家企业,来的时候雄心壮志,没过多久就跑了。倒是有几个剩下的,但是一般是政府扶持,还是靠关系运作,没几个市场化成功的。
北方有时候乍一看挺牛逼,实际上已经比南方差远了,幸亏有北京在支撑着。
东三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已经沦落了,这是有目共睹的,要不然东北人也不会满天下跑。
山东看起来貌似很强,GDP排在前四,但是看看人均工资就知道了,低得可怜,青岛够有名了吧,工资水平跟普通的地级市没大多差别。济南青岛的工资就挤不进全国前二十。
北方,基本上还是官本位思想,国企主导,公务员优先。我毕业的时候,一说进了国企,人们普遍高看一眼,要是当了公务员,找对象基本上也是公务员,找公司职员,那是下嫁。
毕业,多数人的首选是考公务员,当然,没有关系的,很多也就是想想,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工资低点无妨,身份标签最重要。
政府建设雄安新区,对于北方的意义还是很大的,北方不管是从意识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必须提振一下了。
在家呆了很多天,也想了很多。拍了几个视频,准备了一些素材。拿着相机整天在村里晃悠,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我都不好意思出去了。别人问我做什么,我就说记者,借此来平衡身份上的尴尬。
在农村打工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多数50岁以上,还经常找不到人,逼着做农业的必须搞机械化了。种地,浇地,打药,收割,机械化是必然。比如现在打药,有些地区开始使用无人机了,有专门的农业服务公司,需要打什么药说一声就行,服务公司带上农药,机器,去地里就干完了。
做农业还是累,利润也不高,不赚钱的年头,一个大棚也就赚几千块钱,还不如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农村风吹日晒,也没啥好形象,基本以黑为主。我在家几天,就又回归本色了。
在农村生活,需要适应寂寞。要想找到身份感和存在感,还是要到人群中去。
不断聚集,才是人的属性。在人群中,和人不断碰撞,才更利于成长,大脑需要欺骗,人需要寻找存在感和意义感。
在农村呆久了,我也会想,人为什么要奋斗?像这样在村里呆着不是很好吗?拿个马扎,在大街上一坐,晒晒太阳,打打牌。
坐在路边上晒太阳,真的好吗?还真不是。农村人虽然见识不多,但是很多对人性的总结还是很到位的。
我们这里有个说法,讲一个人完了,就是开始拿一个马扎到大街上晒太阳去了。
开始晒太阳了,就表示一个人已经没有什么心气了,激情没了,成了混日子,农村说法叫“混天熬日头”。
人活着,就是一张一驰,工作累了,出来散散心可以,整天散心,没了张,只剩了驰,松过头了,离崩塌也就不远了。
虽然都说养老,但是老人真退了休,也没几个闲着的,要么到处蹦跶着旅游,要么又提起笔来写字,总得有个东西来填充生命。
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不断填充欲望的过程,一个欲望满足了,又生出另一个欲望来填充。虽然说的是贬义,但这不就是对奋斗的另一种解释吗?何况这是上帝赋予人的,是人的本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其实,老祖宗也说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