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188」梁浩瀚:用买书来缓解焦虑你觉得靠谱吗
今天是乐于助人会——个人成长日记连载第188篇,我是梁浩瀚,做一个温暖的人,让我们共同成长。
(一)最近一周我一口气买了六本书
最近,头脑发热一下子买了五六本书,收快递的那一刻是幸福的,拆开书膜的那一刻也是幸福的,然后翻开书闻着书香的那一刻也是幸福的。
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这些书是怎么来的?是得到读书直播周,嘉宾吴伯凡老师做直播近3个小时所推荐的书,因为有一位很博学的人,有了这么一个领读人,当然买书的时候就会没那么多纠结了,顾虑就只剩下了版本和是否正版的问题了。
所以我就一口气买书,连带之前特别想读的两本书,一本经济学书,一本自传类书 ,一并买了。
放在床边的小桌上,睡觉的时候特别香,颇有一种孩童时期得到了礼物的幸福感。
(二)抚摸阅读
然后我就天天抚摸这些书,喜欢捧在手里的感觉,喜欢每一页纸张嵌入手指缝隙的感觉。
然后,我无论是在做什么,都喜欢随手拿起身边的书,哪怕只是拿着不看,这有点类似于随时随刻拿着自己的手机,滑动解锁,然后又锁上屏幕,干吗呀?不干吗,就是看看主界面。
这就好像我只要坐在办公桌前,就把手放在键盘上一样,要打字吗?并不是,只是一种习惯。
(三)买书看书真的能缓解焦虑吗?
我不知道这股悠悠的焦虑从何而来,不然不会写这篇文字。开始拆封的时候是很幸福的,然后现在又开始面临焦虑,就是不知道该从哪一本看起,这本翻两页,那本也翻两页,无法安静的持续把一本书看完。
这股焦虑从哪里来呢?是看书的方法不对吗?
我觉得这种焦虑不仅仅存在于看书这件事上,在很多事情上,我都会有这种焦虑,打个比方,我们既想学英语,又想练书法,可是,总觉得时间那么紧迫,不得不面临着二选一,甚至多选一的抉择。
那么这个时候,可能我们还是受局限了,其实,本质上,我是一个选择都没精力做,之所以为自己设置了那么多选项,就是一种对自己原来的不满意,由这种焦虑所引起的“象征性解决方案”罢了。
(四)一件事做不好,我们往往会换一件事来做
浅尝辄止,可能是制造焦虑的核心原因。
之所以买完书之后幸福不过一天的原因,就是要面临看书的问题。可是呢,看这本书没几页,我觉得啃不动没意思,于是又看另一本,另一本又啃不动就再换下一本,这就是一种浅尝辄止,企图用换书的方式,来逃避之前做不好的现实。
这样来看,我买书的原因,还不是逃避之前工作做不好?
所以,我就用买书这件事来让自己逃避的心安理得一点——因为我买书是为了学习。
这句话,应该换作——我买书看书是为了缓解焦虑。
(五)焦虑是无法消除的,但我们可以替换
不买书,会焦虑,买了书,还是会焦虑,那么既然买不买都焦虑,那以后是买还是不买?
我认为,该买还是要买,因为这两个焦虑点是不一样的。
如果不买书,那么焦虑的是原来的事情,或者精神空虚,究竟该不该读书,如果买了之后,焦虑的事情就变成了该怎么读书,所以你看,事情没有白做的,买了书之后,能读多少就仅仅是个程度问题了。
有一句话说,长远来看,人都是要死的。
那么我们的努力,奋斗,追求不就全部失去意义了吗?你活的再精彩,最后都要谢幕,那样来看,人都是一样的。
这么想,就是一种悲观厌世的想法,没有意义,就无所谓喜怒哀乐了,那活着和死去也没区别了。
所以,既然我们想好好活着,那就不能逃避现实和焦虑,但我们可以选择替换焦虑。
(六)买书读书成为我的习惯,我不会后悔
虽然焦虑一直存在,可能还有增无减,但是我从来不会因为买书看书这件事的焦虑性,而感到后悔。
也许我的理解力差,也许我的读书笔记做的不好,也许我一年也看不完一本书,那又如何呢?读书这件事本来就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的,尤其是这些书本身就是带有思想和哲理性的,就不能做为小说来看看热闹。我是不会因为速度问题而让自己特别纠结的。
而且,我发现了,就算我一天同时看好几本书,大脑还是有能力在每一本书之间自由切换,并不会受到干扰。而且,我现在慢慢发现了一个好处,就是很多书,之间是有联系的。他们不是一本本孤零零的书,这些作者和想法,在历史当中是有出处的,是能够关联在一起的,我现在越来越有这种感觉。
今天的温暖能量传输就到这里吧,谢谢查看,我是梁浩瀚,做一个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