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派出3个督察组对河北省石家庄、沧州、衡水等地市开展专项督察。督察组在定州市华茂水泥制砖厂检查时遭遇企业负责人阻挠。督察组发现,该企业未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实施停产,生产环节无组织排放严重,抑尘措施不足。目前,该企业负责人已被刑事拘留。(中国青年报11月14日)
环保部直接派出的督察组,从专项级别上说,已经达到了顶级,在人们的心目中,它的威慑力不言而喻,但督察组在该企业检查时,居然遭遇企业负责人阻挠。可想而知,如果要是当地的环保部门去检查,遇到的情况只会更加糟糕。然而,这样的企业为何连环保部直接派出的督察组都不怕呢?
从各地政府职能构成来说,环保部门都是一个重要部门,尤其是在环保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环保部门的严管已经成了人们的最大期待,而同时,所谓最严环保法的实施,也为人们的这种期待注入了十足的底气。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人们的期待和最严环保法总是处于半搁浅状态,一些排污企业,根本不怕最严环保法,更不怕督察组。因为在现实中,级别再高的环保部门都是软弱可欺的弱势部门。
环保部门之所以成为了弱势部门,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地方政府对GDP的钟爱,而环保部门的工作,又总会与GDP发生冲突,但这种冲突一旦到了地方政府的决策层面,就会被抹稀泥的方式摆平。因为与GDP相比,环保总是处于次要地位,而且环保问题在一些官员的心目中,也是一个可以变相软化的问题,这从一些地方专门给空气监测器洒水降尘便可行到证实,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给环保部门的权力注水,也就成为了“智慧”之举。
这次,环保部督察组在定州市华茂水泥制砖厂检查时遭遇企业负责人阻挠,这并不完全令人奇怪。因为在这之前,一些地方还发生过政府部门给排污企业通风报信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些政府官员和排污企业的眼里,环保部门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如果不把这样的“敌人”制服,政府的GDP就会泡汤,企业就会挣不到钱,总之,大家就没好日子过。
这次,该企业负责人被刑事拘留,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快人心。但这并不能保证环保部门的工作从此就通畅无阻了,因为,环保部直派督察组只是一种特别情况下的行动,而治理环境问题是一个常态举措,不可能总以这种方式进行,从根本上讲,还要依靠当地环保部门强力履职的常态化推进。另一方面,该企业负责人被刑事拘留,也并不等于这个企业就不敢排污了,因为企业非法排污,最终还是违法成本太低的问题。
因而,如何才能将各地的环保部门,还原为不受GDP捆绑的部门,让各地环保部门敢说话,并且说话算话,使最严环保法真正体现它的威慑力,就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但其实,答案也是明摆着的,就是要在顶层设计上,制度化地强力执行最严环保法,加大企业违法成本,让环保部门用环保法说话,让环保法成为解决环保问题的唯一硬性尺度,而不能使环保法被捆绑于政府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