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地老师所说,自从汉语学习经过排华事件的打击重新发展起来之后,印尼的汉语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快,不仅学校安排的中文课开始普及到幼儿园和中小学,就连私人的汉语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
就Tangerang这个地区来说,八华是当地非常有名的汉语学校,在八华附近也有很多私人的汉语辅导机构。稍微科普一下,八华对学生的汉语水平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每一学年学生都要进行一次汉语测试,成绩达不到标准线的学生会被要求在一个月之后再进行一次测验,如果再不及格就会被校方勒令退学。我在Chinalink就曾经接触到这样一个学生。在决定是否接下让这个孩子不被退学这个重任之前,我曾经拿过中文一这本教材来测试学生。但是,很让人失望的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五年汉语的情况下 ,仍然只会基本的数字(从一到十),甚至连朗读课文也只能依赖拼音,认字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个结果虽然很有可能与学生学习汉语的课本不同有关,但是其反映出来的汉语教学的本质是很让人担忧的。
我曾经就这个情况与当地的汉语老师潘老师进行沟通,虽然他的观点很有可能只是他的个人观点,但是当他提到当地学校的汉语教学非常依赖教学进度表而忽略学生对汉语的实际掌握的程度这一点来说,我也认为其实这样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汉语。教学进度表的设置是有合理的地方的,但是如果教学进度表设置的时间太过紧密,以至于没有给学生吸收消化所学知识的时间,那它其实对学生学习汉语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只是变成了教师衡量自己是否完成任务的工具。
在这一方面其实我也很有感触。chinalink本身就有一个SHA的项目,当地学生(这类学生大部分是已经大学毕业已经工作的)参加这个项目之后,在一定时间之内学完指定教材之后就可以到中国的大学比如说北外、青年政治学院等中国高校学习汉语。我一开始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也认为这个项目挺好的,学生可以在留学前学习到比较系统的汉语知识,打好基础,而且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文化知识,他们到了中国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口语、写字、阅读、写作的水平了。但是这个项目具体操作起来就有点与目标相违背了。因为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是很多学生都是集体去中国的,那先报名的学生当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熟悉汉语,他们的准备就更加充分。我有接触到这种情况的学生,她报名比较早,距离这个机构送她去中国的时间(2月末)还有两个月,她就已经学完了指定的教材。可以说,其实她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后来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可以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可以跟进行简单的汉语交际,但是绝大部分还需要用到媒介语。
而另一个学生,她报名就比较晚,因为这样她可以用来学习指定教材的时间就相对比较紧了而且因为印尼年末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自己给自己放假,很多学生会因为快要过年就请假不去辅导机构了。所以其实她真正用来学习汉语的时间只有一个半月,一个半月要学完一本书48课的内容。这个教学进度要求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不仅学生用来消化的时间少,老师备课的压力也很大。在两个小时内,学生要先复习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学习一课半的新课,包括词汇语法,这样的上课模式只能是走马观花。他们的发音与汉字的书写在课堂上可以练习的时间很少,很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学生到了中国之后,反而并不会因此受益,还会因为一开始形成的不良习惯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另外,在八华附近的汉语培训机构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母语为汉语的老师,这在汉语学习者的后期学习中是一个很明显的优势,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可以与老师交流进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通过与来自中国的老师交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理解。但是这个优势对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而言却体现得没有那么明显。在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刚刚开始接触汉语的时候,汉语教学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运用汉语进行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标准的汉语;另一种则是先由当地汉语水平较好的老师运用母语讲述、教授汉语的语音,先把汉语的发音学好,再此基础上再让母语为汉语的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不只是与我交流的潘老师,甚至是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借助英语让母语为印尼语的学生来学习汉语是一种教学效率很低的方法,英语与印尼语之间的差别、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别,都是这种方法对学习汉语产生不利影响的地方,如果汉语老师借用媒介语来教授汉语其实是在徒增学生和自己的负担。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运用汉语来教授汉语,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汉语环境中学习汉语。但是,就我所工作的chinalink而言,接触到的学生大部分处于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完全使用汉语,或多或少都会用到一点媒介语。如何在课堂教学里更多地使用汉语进行教学,或者说对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研究是改善现状的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我在将来也要对这一方面多加关注。
还有,就我的工作而言,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在备课方面我做得不够充分,在刚刚开始进行教学的时候,备课应该做到具体详细;
另外,虽然我的学生大部分是初级阶段的学生,但是不能因此就给课堂上使用媒介语找借口,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汉语的习惯,鼓励她们主动运用汉语;
再者,我在语法讲解上,还应该多设计一些练习,精讲多练;语法点碰到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的应该多查阅有关的资料,在上课之前把语法点的教法一步一步写清楚,设计好练习,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说,我的学生有很多都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虽然在进行辅导的时候她们的水平相互之间有差别,但是还是应该多设计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练习。
最后,虽然教学进度表与学生学习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但是这其实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考验,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加专注于重点与难点的讲解,多给学生练习、吸收的机会。在语音与汉字的练习上,更加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好了,最后的最后,其实这次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汉语教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还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