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智慧

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凌乱,我们通常的认知里,既然崇尚孝,就要一篇坦诚,真心相见啊,难道还要和父母亲人玩什么花招吗?

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你好心给爹妈买了电影票,回到家却被泼一盆冷水?奋斗了十几年,终于让农村的父母不再劳作,他们却并未过得更开心?甚至在有些问题上的争执让你对亲人产生了陌生感?是我们的初心有问题吗?

如果按现在流行的“结果导向”来看孝这件事的话,我们往往会发现:单纯的一片真心并不是带来“父母开心”这一结果的最佳策略。有一个错误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在年轻的时候犯过:只要自己觉得内心清楚是为了父母好,我们就可以霸道地不考虑父母的感受。比如,给老人买件新衣服,强制老人必须穿,为此,强行将旧衣服扔掉或者销毁。或者,为了回报老人多年的辛劳,在他们上了年纪后,剥夺他们参与一切可能带来“劳累”的事情,刷碗不许、拖地不许。

如果我们能够更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心,检讨这些行为,可能就会发现,许多时候,这背后是我们自己的私心在作怪,对,我们为了满足自己“尽孝”的感觉,满足感、意义感、补偿感,我们霸道地忽略老人的感受,同时,置老人于被动地受恩惠的“感激”中,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侵害。

怎么样做才能更智慧呢?我想有两个方面:

第一、尊重老人的真实感受。这一点尤其在子女真心付出的时候尤为重要,父母也许需要的不是新的衣服,奢华的美食,相反,一种朴素的节约感可能让他们高兴一个晚上。这就要子女在尽孝时,要足够谦卑。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第二、尊重心理学和科学规律。比如,知道边际效应递减效应的存在,在给父母亲人“送温暖”的时候,掌握节奏,不是一下和盘托出。这绝不是奸诈,而是策略,毕竟我们的初衷都是为了实现那个父母更快乐的“果”。

因此,只有一片真心是不够的,还要以结果导向,确保同等输出情况下,接收端(父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日拔拔草〗三度思维空性 今天早上先生噌的从床上蹦起来,要去送大儿子上学,内心抱怨他太夸张,把我吓一跳。 〖每日...
    lindacheng2017阅读 1,163评论 0 0
  •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纸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
    小二呀阅读 1,885评论 0 1
  • 电话响了,于晓小放下手中的粉饼,屏幕上是一张帅气的的脸,那是她的同事。 “三分钟,立马到公司楼下集合。”挂掉电话于...
    犹岸阅读 3,411评论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