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从不主动联系别人是感情冷淡吗?
我写了一个回答,作为备份,记到简书上来,同时也是为了和大家探讨。
————————————————————————————————
我也提供一个视角。
先说父母。
题主提到了:
现在我已经外出打工三年多了,我极少往家里打电话,都是家里人打给我。家里人这几次给我电话也会说我,说我不知道主动给他打电话,缺乏人情味。
也许人人都有隐情。家里不理解你,每次谈话都是冲突的火药味儿,也许和家里关系不好,父母太冷淡,说也说不了几句话——但从描述来看,你至少不是后者,家里会主动打给你,还主动向你抱怨,证明他们是爱你的。
那你爱他们吗?
有句歌词/电影叫做“爱在心头口难开”。你也许就是口难开的这个人。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即便是你的父母,爱也要通过行动来表现。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你哭,父母知道你饿了,长大一些,你哭的时候也许是在表现你的伤心,无论是哪种,你只有表现出来,人们才能理解你的想法。如果你爱他们,却只是在心里想想,那和不爱又有什么区别?
很多时候我也知道,我或许是时候给家里汇报一下我的情况了,或许明天或许下一天我就要这么做了,但是很少付出行动,我真的懒得去做。
不是懒得做,而是没有意识到。
或许你认为父母爱我,我爱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还需要特地展示吗?
可爱从来不是天经地义,而是需要苦心经营。君不见多少对夫妻,一旦把爱视作理所当然,婚姻生活便平淡而乏味,或者矛盾丛生。爱的本质都是一样的,爱是无私,和自己的自私相对。
你是否有同理心,从父母的角度想过呢?他们爱他们的儿子/女儿,所以关心他们的近况,而他们的子女却从来不主动联系,这让做父母的处于一种煎熬之中,他们不知道——我爱的人爱我吗?如果爱,为什么不联系我?
联系,是一个信号,爱的信号。
题主也大可不必了将这种联系视作一种负担。也许你只是一两个星期打一次电话,而确实有代沟存在,不知道聊些什么,那不妨耐心的听完父母唠唠家常,找个合适的借口,比如等下还要做XXX,挂掉,倾听家里的近况就好了——你也是关注的吧?如果问起你的近况,而你不愿意回答,就不妨“一切安好”式的,也无需夸夸其谈,给他们过高的期待,给自己的压力;然后迅速转移话题,转移到如上家常。
如果和家里关系非常糟糕,而你奋斗的艰苦,只能得到大量的负能量来抵消你的正能量,那么,不打也罢。
根据亲密关系远近来叙述,第一等的是亲情,所以我先说父母。
再说朋友。
朋友,和父母不一样。如果说世界是一汪海洋,那么父母就是你第一个岛屿,你的立足之地,确确实实属于你的。而你成长了一些,划着船到外面的世界游荡,会有很多另外的岛屿乃至于大陆——可能是学校、公司,甚至出国后你的祖国。这之间还有许许多多别的划着船的人。
你会遇到一些划船人,和你意气相投,那你们便劈波斩浪,一道前行。这就是朋友。
而风浪会过去,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个人经历的变化,很可能你们没有共同语言了, 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苦苦联系。一个有经验的划船人会礼貌的告别,在茫茫大海中再度相见时也会打个招呼,甚至再度同行一段距离,随后再分开。当然,也可以果断的离别,老死不相往来,这些都可以。
这就是朋友的本质。你的朋友能和你一起成长,那就陪你走的远一些,甚至是一辈子。有的走着走着就失散了,我认为不联系也没什么关系。而和你一同成长的那些人——我想也许不用我说,你也会积极联系的吧?
可同样,这话反过来也成立。你在别人眼中的道理是相同的。也许是他没有成长,也许是你落后了,然后大家就此分道扬镳。
还有一种特例。你们从小相熟,是所谓的“发小”,因为长久以来的生活基础,可以以半个亲人视之,这种情况同第一类,不细说。
不过无论什么时候,大发牢骚,内心阴暗的人都不应该成为你的朋友,这种要离多远离多远,一辈子也不联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