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患抑郁症的人吗?
早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宣布,全球患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超过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每20个人中,就有1个是曾经患过或目前患有抑郁症。未来10年,抑郁症将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
而在上一篇中,我们重点讨论了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怎么克服疲劳。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感觉自己很累很疲惫,通常都不是因为我们的工作量超出了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而是由于心理上的紧张,厌烦,忧虑,焦虑,恐惧等情绪让自己感觉到头晕眼花,晕头转向。
那么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如何克服各种各样使我们产生忧虑的情绪呢?
1、勇敢伸出友谊之手,你值得被喜爱
互联网和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常常只需要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就能满足日常所有的需要。
好像很多时候我们宁愿宅家,也不愿意与陌生人过多接触。
直到,当有一天想走出去,也不知道怎样与人打交道了。
更多时候,之所以不愿意花时间经营友谊。是因为不敢付出,害怕受到伤害,
于是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敢与人交心。
当夜深人静,生活中的烦恼和苦闷向我们袭来,常常找不到一个出口,既孤独又没有安全感。
当遇到困难,常常感到孤立无援。
当遇到生命中值得高兴的事情,竟找不到可以分享的对象。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朋友,她不喜欢一个人吃饭,不喜欢独自去做一些事情,也不想去打扰已婚的朋友。
但除了上班的同事,也基本没有其他可以约出来的伴了。
于是,经常不知道如何打发下班之后的时间。
所以,一个人的日子,我们首先需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业余时间,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愿意伸出友谊之手,以友善的姿态走到人群中去。
当我们活好自己并保持开放的心态,无需刻意,也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刚好的时间和地方相遇。
克服孤独的忧虑,首先要摆脱自怜的影子,勇于走进充满光亮的人群中。不要将幸福寄托于他人的布施,而是先与人分享欢乐,主动结交朋友。
2、集中所有的智慧和热忱,活在今天,活在当下
可能都很懂的道理,但也是人性中最难以改变的悲哀。我们总喜欢把未来幻想成一座美丽的玫瑰园,却不会欣赏放在窗前的一朵玫瑰花。
你还在为生活的鸡零狗碎和接踵而来的工作焦头烂额,感觉这样的日子永远没有尽头吗?
把生活想象成沙漏吧,成千上万粒沙子,只能均匀而缓慢地流过中间那条细小的缝隙。每条工作摆在眼前,每次只能同时处理一件事情。
无论工作多辛苦,无论生活多么累,每个人都能很甜美的活到太阳下山。
由于我一般都会提前计划好第二天的工作,但因计划赶不上变化,有时候难免被临时的变动打乱计划,这曾让我感到非常烦闷,总为事情不能按照自己预期发展的方向完成而感到焦虑焦急,大脑也因此变成一团乱麻,往往不能将事情按轻重缓急的顺序来处理,并且总想着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最终的效率可想而知是非常低的,而且一天下来会身心疲惫。
当我不再沉迷于昨天做好的计划,而专心于眼前的工作并井井有条地完成时,那种消极的心态会完全消失,而且做事情也会非常快。
3、消除忧虑的万能公式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忧虑的情绪,是因为主观大于客观的判断。打败我们的不是目前所面临的状况,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参照下面的步骤,几乎可以应对所有消极忧虑的情绪,帮助我们化忧虑为动力。
1、不要害怕
恐惧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思想都是混乱不堪的,恐惧让我们失去主心骨,常常因为害怕事情导致的后果而做出愚蠢的决定。
2、预计最坏的结果,勇敢的面对
客观的分析事实后,预测最坏的后果,当最坏的结果自己能承受的时候,也不会产生不安的情绪了。
3、平静下来,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问题
认清事实,做出决定,并马上行动。不管结果如何,首先需要不遗余力付出行动,当你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忧虑了。
刚准备写作的第一个星期,我几乎天天失眠,每天担心自己根本不能完成一篇合格的文章,就算完成了也不会有人看。那时的心情几乎像坐过山车一样,时而兴奋,时而低落。
经过这一个星期的折腾,我开始让自己冷却下来沉静下来思考。我发现这样下去最终不但写不好文章,连自己日常工作生活都会受到影响。于是我试着考虑自己做这件事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做不好的话给我带来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要想做好我应该去怎么努力。
终于我意识到,自己的担忧无非就是在意做不好,很在意短期内无法得到与付出对等的回报。但是最后我想清楚了,这件事对于我自己来说,其实不仅意味着收获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自我督促和提高,而且我希望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也希望我的微薄之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这样一来,我最终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上,而不至于殚精竭虑,惴惴不安。
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忧虑而毁了生活,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最坏的结果,不愿为此尽最大的努力去抢救,而是臣服于失落的情绪之中,完全接受命运的安排。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
看清事实真相
混乱是导致忧虑的主要原因,而忧虑导致我们更加混乱。因此冷静下来发现,寻找事实,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它,能帮助我们迅速剔除感情因素。
我们可以假装是在为别人搜集证据,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对方的律师,当理想的结果和最差的结果博弈的时候,就会发现往往真相就在两个极端之间。
分析事实
通过客观的事实,我们可以分析这件事是否可以解决,以及解决的办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可为和不可为:事实可以通过努力为之改变的,就是自己行动的方向;如果事实不可改变,那么,就坦然接受。
按照事情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可以过滤不值得分心的小事。不会为了不必要的小事忧虑,浪费大把时间。
想想看我们是不是常常把70%的精力花在对自己只有10%影响力的事情上。
当你整理以往的拜访记录,发现只有10%的客户会再第二次登门后才成交,80%都是在第一次就成功付款了,那么你还愿意花费自己一半的精力去争取那10%吗?
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件事具体是什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为此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少。
做出决定
决定后就要马上去做,而不是瞻前顾后,左思右想。
可以在心里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正在担心的是什么?我可以怎么做?我决定怎么做?
最后就是马上去实施
总结:“人之所以忧虑,是有空闲时间来想自己到底快不快乐”
想想自己最心烦意乱的时候是不是一天工作间隙的休息时间?或者是闲暇之余独自在家的时候?
实用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发现,原本普遍认为行动似乎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思想和行动是并行的,意志力控制行动,最终间接影响感觉。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是关心这件事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并寻找方法解决它,而不是一味担忧而看不清事实。
虽然我们不能在下定决心之后,马上改变消极的态度,但在行动中,会发现情绪是会一点点改变的。
消除忧虑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忙起来,加速血液流动,让思维变得敏捷。
当大脑都被占据,就没有功夫去想其他的了。毕竟我们的大脑还没有同时考虑两件事的能力。如果体力劳动无法占据思维,那么就去做一些需要动脑的工作。
不管你在为何事困扰,忧虑得让你食不知味也好,夜不能寐也好,都要记得马上让自己的大脑和身体行动起来。
孤独的时候,我们需要行动,是因为幸福不是依靠别人的布施,而是要我们首先走进人群,寻找兴趣相投的伴侣。
工作的忧虑,我们需要行动,是因为我们只需要活在今天,一件一件地解决眼下的事情。为过去的错误和未来的无望担忧都是徒劳的,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生活的忧虑,我们需要行动,去看清事实,不要因为小事付出过多的心力;也无需将事实放大成无法承担的模样,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我们会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