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剧看完了,书还没看完。虽然觉得经历了很多事之后,内心早已平静如水,再没有什么能扰乱我心,可晚上看着剧还是不自觉流下许多泪来。对于自己的感性,我已欣然接受。权当是上天赐予的吧,好好利用这份敏感,不但更能体察人心、慈悲为本,或许更有助于感受并表达。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红楼,仅把此刻的心情记下吧。
前天看新闻,四川一个17岁男生高考后和母亲去华山,在华山自尽而亡。从他空间留下的遗言 “吾去也,莫寻骸,世间本无安心所,何事空留皮囊在人间。若说铁槛馒头是为使人挂念,倒不如挂念时便是我魂灵所在。有缘的,来世再续;无缘的,劳烦了牵绊。有恩的,下世偿还;有仇的,烟消并云散。从今两地隔,再难相见,梦里头再聚也实是难安。”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喜欢红楼梦的孩子。或许也是参透了人生才做此决定,即使不死,空留世间的也只是一副皮囊罢了,生辰寿诞皆有定数,这也是他命该如此。要是此前,看到这类新闻会唏嘘,现在即使心有戚戚,也瞬间释然。不是心肠变硬了,而是更明白了生老病死运。
红楼梦中,为黛玉流泪最多。刚开始觉得她太作、简直是“作女”的典范和鼻祖,对她甚是不喜欢。相比之下,宝钗温柔贤惠、知书达礼、识大体,简直是男人的理想型。而宝玉偏偏对一个“作女”痴心不改。但是,越到最后,越能觉出黛玉的好来。“质本洁来还洁去”,她对别人的揶揄、她的眼泪,皆是随心而为,本真、坦荡。而宝钗是受封建礼教洗脑训练出来的温良贤淑。虽懂事,却不可爱。男人是喜欢懂事儿的,可是,独立、个性、有自己的思想,难道不更吸引人么?看剧的时候,无数次扪心自问,如果是我,我会选谁,答“黛玉”。“玉石之盟”实比“金玉良缘”更搭呀,因为前者透着一股子“真”,后者透着一股子“俗”,或许这也是曹公的另一高明之处吧。而且,两个人在一起若要情投意合、长相厮守必要三观相投,宝黛二人都是重视精神、不屑功名利禄之人,而宝钗却经常劝慰宝玉读书进取、考取功名,岂知她愈是这样,宝玉对她愈失望。宝玉本因尘世姻缘不忍出家,可进场赶考前宝钗一味的劝告,反而坚定了他离去的决心。自始至终,心有灵犀之人都是“宝黛”。这份情之所以感人至深,也恰恰是俩人之间的“真情”吧,这种“真情”在现在社会,是愈来愈少了。太多的外界因素、太多的利弊权衡。
整部剧中,最值得人歆羡的或许就是鸳鸯了。作为贾母的贴身丫鬟,连凤姐都要敬她三分,何况他人。她是贾母跟前的红人,连贾母自己都说是“一刻也离不开她的”。以至于当大老爷贾赦想把她讨来做妾时,贾母气的当众发飙,迁怒王夫人,怒怼邢夫人,可见,怒气值爆表。贾赦给鸳鸯一个从仆到主的机会,贾母何至于如此大动肝火。其一是她觉得自己大儿子年老体弱,把鸳鸯纳入房中是耽误了好姑娘。其二,鸳鸯掌握着她的所有金银细软,是她最信任的管家。掌握鸳鸯,等于掌握了贾母小库房。当然最重是鸳鸯意志坚定。贾赦的说客邢夫人走后,鸳鸯来大观园散心,遇到平儿和袭人,她说: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娶我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这句话,真应了凤姐评她那句:鸳鸯素习是个极有心胸识见的丫头。极有心胸识见,才能看穿大老爷好色又暴戾的本质,才能看到给人做小老婆的悲惨,又因她被贾赦看上却未能纳入房中,别人自不敢想。幸而有老太太撑腰,鸳鸯方可脱离摆弄,她主意已定: 尽心竭力服侍贾母,待老太太百年之后,自己再随老太太而去。她的命运也如她自己筹划的一般进行。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 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过一生”。鸳鸯的一生是自己喜欢的、按自己的计划走完的,所以她是值得人歆羡的一位。
朋友圈中看到一位高中同学的爸爸得了绝症,明知倾家荡产之后已没有治愈的可能,作为一个孝子,我那同学不忍心看着父亲硬生生等死,故发起了众筹。我不忍看完,将自己微信里的二百九十多元悉数转给了他(其中一大半是今天穿着高跟鞋站到腿断,跳蚤市场卖旧物所得),并说了一些鼓励和安慰的话,从心底里,为他的勇气和坚持点赞。人的一生中,或许会有很多遗憾,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他的坚持虽然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但我知道,那苦苦的坚持能换得他的心安。每一次,朋友圈中看到别人转发的众筹信息,不管认识不认识,不管钱多钱少,我都会转,不管并不是因为钱多,相反,我只是一个未参加工作的穷学生。在我看来,看到那条众筹信息便是一种缘分,如果看到了又忽视,一是于心不忍,二是觉得该积的阴德没有积,自己心里会过意不去(对,我就是这么迷信,我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善有善报)。
看完剧心里的苦楚喷薄而出,絮絮叨叨写完这些,虽毫无章法和逻辑,心里的郁结却已散去不少,继续自己的修行,“只闻花香”,安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