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尽江南百万兵,腰前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顾哓哓问姓名。
这首诗气魄雄伟,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曹操的《观沧海》有的一比,是远征将军得胜归来所作,还是落魄文人抒发胸臆的偶然而为。今天就从这首诗开始,来聊聊它的作者:由一个皇觉寺小和尚跃登龙位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元末,民不聊生,民众揭竿而起,反抗元暴戾统治,刘福通在颖州起兵,攻克汴京(宋开封),指挥三路大军北伐,一路大军甚至越过国界,打到朝鲜。起义军几乎推翻摇摇欲坠的元统治。就在元江山即将被颠覆之际,一个奇人、军事奇才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挽救了元朝的命运,他就是元朝名将察罕粘木尔。他以一已之力,连连击溃、扫平百万红巾军,堪称元帝国的栋梁。与此同时,朱元璋率徐达 、常遇春 、汤和等 一干狠人,克集庆,以此为根据地,建西吴政权(区别于张士诚在江苏建立的东吴政权)。朱元璋在做吴王时,求贤若渴,广募人才,得儒士朱升、刘伯温等有战略眼光的谋士,朱升献‘‘缓称王 、广积粮、高筑墙‘’之策。刘伯温建议为防止陈友谅张士诚联合起来,先剿除志大气骄的陈友谅,再除张士诚。这些智囊团成员、高级参谋制定正确的战略,加速朱元璋统一中国的步伐。潘阳湖水战,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和最为强劲的对手陈友谅之间的一场决战,打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有谋略、有军事素养、甚得人心的朱重八打赢这场龙战,然后挥兵南下,干掉东吴王张士诚,灭掉二个最为狠劲的对手,余不足虑,朱元璋定都南京,命徐达北伐,最终消灭残余元势力,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明帝国。那是一个风起云涌 、英雄辈出的时代,杀戮,征服,弱者兵败身亡,强者志满意得,是中国五千年纷扰不息的历史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