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够跨越两代人的鸿沟?建起桥梁。
龙应台就是通过书信,把母亲与儿子,东方与西方,20岁与50岁联通起来。
书信,现在看来最原始的一种交流方式,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属性。相对于当面交流,写信与读信的人不谋面,就可以避免直白语言带来的尴尬,对于含蓄内敛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而相对于现在的微信等,又充满了仪式感。我相信,收到一封信的幸福感要远比其他语言表达方式来的强烈。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的约定,里面不乏“没话找话”,因为总得找个话题出来讨论一下,才能言之有物吧。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傅雷家书》字里行间的真切父子母子之情。
即便如此,里面还是会有个别的文章或段落能引发我的共鸣。其中,龙应台提到,21岁的儿子当着她的面吸烟。作为一个母亲,如果看到儿子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的事,通常都会制止或者提醒。而龙应台却没有这样做。龙应台说,自己不喜欢烟味,原来只跟儿子沟通不要在室内抽烟,这是尊重。当儿子在室外吸烟的时候,她觉得自己不可能把烟从朋友或陌生人的嘴里拔出来,所以也不能对儿子这样做。儿子已经21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不再是你的孩子,而是一个“别人”。
很多父母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孩子小时候要管,长大了还要管,用“到什么时候都是我的孩子”绑架早已成年的子女。找什么工作要管,跟谁结婚要管,连什么时候生孩子也要管,儿女生活要管,连第三代的教育也想插手。原本是一个家庭,活脱脱经营成了公司,董事长当的是快活,手下的一代代员工可惨了,始终活在阴影之下,不能自主,没有自我。本来各自独立的个体,搅成了一锅粥,再分不清哪里是你,哪里是我。
原本,父母和子女就应该,你是你,我是我,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生活,这样不好吗?儿孙自有儿孙福,作为父母的,最该学习的就是慢慢放手。
龙应台在这一点上看得很清醒。在安德烈问她,如果自己很“平庸”,不如父母那般有成就,父母会不会失望。龙应台的回答真的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估计从来没有想过成龙成凤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快乐,他们到底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还是满足父母的习惯?别说别人,连我自己可能也没想过。
龙应台说,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航天人虽苦,但他们快乐,因为工作带给他们意义,让他们有成就感。而996呢?相信多数都是不快乐的,因为被剥夺了生活,失去了尊严。
曾经有一篇报道,夜晚,一个男人接到女朋友的电话让去接她下班,同时又接到领导让他去公司加班,七尺男儿瞬间崩溃,坐在马路边抱头痛哭。
生活很难,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我们常常会放弃一些东西,有时是爱情,有时是家庭,有时甚至是尊严。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的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除了教给他们生存的本领,最好的礼物就是送他们自由。让他们沿着自己的轨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长,不压抑,不阻挠,不打扰,不干涉。他们动力不足时帮他鼓鼓劲,他们开心快乐时替他叫叫好,他们痛苦无力时让他歇歇脚,他们气愤烦躁时听他说说话。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成为想成为的自己,而同时我们也还是要拥有我们自己。
也许,好的亲子关系,就应该是两条平行线,你是你,我是我,彼此陪伴,各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