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流年


      踟躇间,随着雪花的纷飞,和着那奥密克戎的燃烧,2022已落下帷幕。

    每个年末岁初,我都要写上一篇文章,来祭奠这一年的衰,同时憧憬下一年的好,虽然每一年都会喜忧参半,但在岁末年初,仍然充满了幻想和希寄。不记得写了多少年多少篇这样的文字了,喜欢在闲散的时候,读着欢喜的书,写着散淡的字。无论光阴之外,或光阴之内,我们都是时间的孩子。它牵着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带给我们欢欣喜悦,也带给我们狭仄疼痛。


      打开衣帽间的门,着实吃了一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衣服基本都变成深色系了,以一片肃穆寡欲为主,即便带点颜色,也是偏向暗沉的浊色。

  以前的我,虽然也是简素派,但衣服颜色要多些明亮且有韵致,穿在身上,张扬又彰显气质,仿佛那件衣服是战士上阵战斗的铠甲,可不知什么时候起,慢慢恋上了舒适而简约。每次买衣服,或棉或麻的质地,朴素,低调,内敛中带着一份厚重的力量。

  这应该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像保存了多年的酒,慢慢品,才品得出它醇香的味道。

        口味也是一样。以前最喜味道强烈的饮料,芬达,可乐,雪碧。咕咚咕咚喝下,一片酣畅淋漓,痛快不已。如今,最爱喝的都是很淡的东西,白开水,白茶或陈皮的清香,随着一股淡淡的甜或苦入口,觉得日子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走过去了,淡中得味,这是岁月所赐,很美,很好。


      腊月二十八,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袅袅燃起的沉香,在光线中氤氲着烟火气,把光阴与岁月的耐心加进去,把挫折与伤痛加进去,去掉浮躁,保持天真,保持独立的思想、人格、情怀,不攀附,不矫情,不做作,不依赖那些空洞的外在来装修内心,保持自己的精神图腾,在时光里千锤百炼,在光阴里刚柔并济,凝练沉着。

      沉思间,很想绕过2022这一年的无奈,新冠带给人们的诸多焦虑和压力不胜枚举,最后也落得几乎全阳一遍的唏嘘场景,阳过、阳康甚至对老年人不够友好的离世收场,想来阅读此文的所有亲友们都亲身经历并感同身受。也许只有国企、央企、政府公务员乃至事业单位的人们,生活质量影响不大,但其他行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的工作室也不例外,成绩平平,差强人意。


      听到很多经商的朋友,到年终总结的时候会说,“如果没有新冠......可能会更好”,言辞间落下万般无奈。其中一个朋友说,我承诺其他股东今年年末要分红的,我说,能活下来已经很好了,这不是某个行业、国内大环境的问题,同样也是国际问题,三年疫情带给国家和人民的,用“重大灾难”来表述丝毫不为过。

      这场灾难,是全国的,也是全球的。抗疫、防疫的三年,也是各行各业表演的三年,那些正面的积极的,和着负面的丑陋的人们,上演了一幕幕留记史册的永恒瞬间。这世上的确没有什么是比叫醒自己更困难的事,好在大部分生灵尚且顽强,虽满目疮痍,仍坚毅攀爬!


      今年对我,也算是个不太友善的年份。胆囊结石复发,还有一个胆管堵塞,使得自己再次经受一次手术刀的切割,入院治疗并休整了一段时间,下半年还算无恙。值得感动的是,从小在我身边长大的侄女,陪我在医院悉心照顾以及侄女婿陪在老公身边,让我觉得无比温暖。多年来,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我们相互的惦记,只一个“缘分”就显得太过寡淡了,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的唇齿相依,怎一个互相取暖的家人来的更为恰当。

      病休期间,伙伴们换着班的来陪我,姨妈又似对待小孩子一样的呵护照料,我似乎又回到了5年前的那一段时间,虽身痛,却幸福着!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年过五十,注定是尽人意知天命的时候了,终如一以敬业,勤奋耐烦以应事,静心沉气以蓄德,和言悦色以处众。

      因为疫情的原因,几次“静默”又几次按下暂停键,使得这一年和朋友相聚的日子少之又少。也许是因祸得福,病休时伙伴们的陪伴,让我窃喜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短暂的休息后,便是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岁月清浅,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上年末留给自己的“作业”,是多写一些文字,再多一些运动,然而今年我已找不出恰当的理由来搪塞自己,为什么如此不作为。曾经很喜欢用文字来书写情绪,宣泄内心的感受,可是每每构思在大脑中,却不想书于笔端,沉默以对。每次老公夜徒前都拽着我一起走,可是我终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或耍赖。今年的运动量是最少的,当下定决心要拾捡起球拍时,也因为各种原因以告停,某宝“购物车”上的球拍、物件乃至鞋子衣物,也转至“收藏夹”里,甚至在此时,已经不敢再去计划,因为不去实施的计划,终是一场空,期待2023年不做计划却出现奇迹。


      年末的一场“全阳宴”,我家小中医的普化汤护我全家老少周全。也许别人没有我体会的深刻吧,和我同龄的朋友,父母大部分都已是耄耋之年,当频频在朋友圈看到“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新冠”的文字后,沉甸甸的情绪把我压的喘不过气来,同时又庆幸我的身边有表弟,我的家人也都信任中医。普化汤带给我的不只是安心,甚至感动!

      曾经不理解为什么我喋喋不休的讲述普化汤的好处,却仍然有那么多人不信任,而选择其他疗法而导致伤害身体甚至离世的,我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大众的认知,无能为力的感觉让我几度哽咽,后来静姐轻声慢语的以“医不叩门”来疏导我后,我才得以安心,那些没有医缘的,按自然法则去理解,便也没那么难过了。


      转眼妈妈离开我们已经7年多了。妈妈刚去世那几年,我几乎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梦,什么时候是现实,妈妈几乎都在我的身边。在路上遇到和妈妈同龄的老人,虽然长的并不像,但就是想,如果妈妈在,该多好。最怕在商场看到老年服装,会有买来给妈妈穿的冲动,看了又看,踟蹰徘徊良久,才会悻悻的走开。最近一两年这种感觉没那么明显了,所以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爸爸的身体状态也不错,护工大姐说,甚至比两年前都要好。除了阿尔兹海默症导致的健忘外,能吃能喝,仍然健谈,气色也很好。这一点作为女儿,是感到最为欣慰的。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能多陪伴一年就是多赚了一年,每到年末都感慨,如果妈妈还在该多好,希望爸爸再健康一点该多好。


      这一年,老公仍然忙忙碌碌的,我经常和他说,一把年纪了,我们可以慢下来做减法,却仍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身不由己。闲暇时,多了些时间一起坐在茶室喝着茶,聊着东家西家的趣事,聊聊共同经历的过往,画面竟然真的有老夫老妻,白头到老的感觉了,可能,这就是岁月沉淀的时光,流逝的人生吧。那些点点滴滴的温暖,早已幻化成亲情,陪伴,胜过所有语言,而真正的懂,则是一场灵魂的约定……

    写到最后,应该是憧憬和期待了,三年大疫过后,总想着是时候该抡起胳膊大干一场了,我是这样鼓励朋友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在尚且还有点余热和一点微薄之力的时候,再努力一点点,再丰富一点点。

    人们常说,你未来的模样,就藏在你现在的努力里。生活从来都没有捷径,追梦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总会有一些情怀需要安静回味,总会有一些经历需要独自体会,无论命运给予我们什么,都应该坦然自若,念别人的好,修自己的心,繁华处,淡泊,安静处,养心,享受生活,莫负今朝……




                  写于2023年1月19日

                      (阴历腊月二十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