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

“自古逢秋悲寂寥”,中国文人悲秋情结源远流长,而此种情结的形成,则与我国“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有很大关系。

所谓“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之所以会形成此种心态,是因为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国,习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草木荣枯季节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久而久之,人们渴望把握自然的命脉,与其相依相融。

而“悲秋”则是此种哲学的产物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所秉持的是“家国情怀”,但若要实现此种理想,则必须要通过“学而优则仕”的唯一途径,选择的单一注定了文人的悲剧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走上壮志未酬的一生。因而秋日这万物衰败的季节正使人们感到人事的忧劳和生命的流逝,秋日是文人们不幸遭遇和内心思想的外化,因而文人们与秋日共悲。

然而,文人们却很难以自己的生命完全与秋日相对,此种难以与自然相调和的矛盾则更使文人们悲戚。

秋天的草木凋零,山河寂寥仿佛象征着他们的人生已然迟暮却一无所获,自我生命从生长到消亡正与四季相对应,而四季循环,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秋天虽气象凛冽却仍有果实收获,文人穷尽一生大多难以收获理想的实现……

中国文人习惯由大自然的生命规律联想到人生自我。“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中国文人看待秋的角度,则更多由他们的心境决定,如若文人们能持续拥有向上的奋进精神,则更容易拥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态度。

在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可以多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如此贴近你 在雄伟的大桥上 在野草丛生的岸边 我甚至可以触摸你 游走在你的躯体里 感受你涌动的气息 不甚冰凉 不...
    茶娃娃阅读 1,352评论 0 2
  • 2017.05.06,00:25 001 关于幸福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幸福,但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又不同。 有的人认为...
    文小辉cool阅读 1,599评论 0 0
  •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以个体存在,也属群体中一员,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同一车厢的乘客、...
    章章乐道阅读 1,878评论 0 0
  • 早上吃过饭,因为心里惦念着读书会的事情,并没有心思来进行当下需要自己更关心的学习,于是早早启程,开始飞车过去。途中...
    瑞洵阅读 3,012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