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宗一郎自传》


语言平凡故事不平凡

语言很朴实,不堆彻,伟大的一生,简单地叙述都能感受到惊心动魄,与众不同,也因为伟大的事业根本不需要这些额外的东西去承托,作者本身的经历就是一个不可超越的,不可复制的历史。语言风格和稻盛和夫很类似,虽然有些部分的观点展现的比较偏激,但是语言还是很谦卑。没有盛气凌人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商场沉浮沉淀下来的厚重感。

曼岛TT,用极致的要求反推产品

看完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车队要热衷于参加各种竞技比赛,竞技比赛对于产品的严苛度不是一般家用产品可以达到的。在1959年开始进军曼岛TT摩托车比赛,现在我们都知道曼岛TT摩托车大赛,是多少摩托车爱好者魂牵梦绕的地方。通过以赛车的标准反推自己技术的进步,而将技术使用到家用,民用车上面。竞争力可想而知。再想想同时期的我们国家所处的工业生产水品,落后的真不是10年20年我看当时是要有50年的差距。确实要感谢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腾飞,让中国有机会赶超实力强劲的日本工业。现在我们的工业水平一部分已经与其持平,甚至还有部分是超越的,这个过程真的是近50年了。真心不容易!为国家的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伙伴

找到能相互信任,性格互补,共同生长的合作伙伴,比找另一半还难。藤泽武夫作为本田的事业合作伙伴,将本田的理想变为现实,将销量以不可思议的目标实现。做本田身后的男人,这种能力和格局真是本田的福气。我们现在做事情也好,都说生意好做,伙伴难求。一个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能让事情得到更快的发展,生意的失败,也很多情况是合作伙伴的意见分歧,利益的冲突等。苹乔布斯以及沃兹,两人在车库开始创立苹果公司亦是如此。

时间、效率、尊严、破局

每个人拥有的平等的生产资料是时间,因为每天都是固定的24小时,精准的是23小时56分4秒,生命最终的价值不同是对时间使用效率的不同。例如书中说到的对知识的获取,本田对于与自身发展无关的知识和科目,不屑一顾,只获取对自己有用的。我们现在教育不正式如此吗,花了很多时间学了一辈子不会使用到的知识。当时的日本也面临这种情况。这种有选择性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见识,我们人云亦云习惯了,不敢在世俗的眼光中做突破。不然则是另类的。通过时间有效使用,获取正直的利润,让生活有尊严,有句话我很喜欢,有钱了不是让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让我们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这个就是尊严。

生命的意义,认知与现实冲突的不安

话题很大,但是还是想说。非常羡慕这些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能通过自身的影响,在世上留下自己创造的产品。我对实体生产的经营者是很钦佩的,很不容易。想做一些实体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一个实体制造业,能生产出具体产品的,似乎更能全面感受到商业活动的全局。设计、生产、销售、渠道、团队、财务、团队、激励、政策、局势。

为什么说农民淳朴,因为他们接受到的信息不多,不需要考虑更多高于其日常生活的认知。人最痛苦的是,认为自己的认知比他人高,或者自己认知已经高了,但是又无法实现自认为认知水准上的生活。心理的落差,郁郁不得志,往往来源于此。在能力有限,机会不确定的前提下,保持不断探索的行动,去创造自己心目中的生活形式。我想这也是让生命充盈不可或缺的,在不确定性下生命意义的实现吧。

《道德经》中说到“万物生育有,有生于无”,总是无形的创造力创造出有形的产品和服务。本田不正是如此的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