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究竟在哪儿?

文/木虫

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国学大师们总是不失时机地站出来,弘扬传统文化,维护道德体系,预测国运兴衰,接受人们的崇敬与爱护。

然而,在近代史上,当中华民族面临危难的关键时刻,却很难发现国学大师的踪影,我们不禁仰天长问,为什么这些饱学鸿儒,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挽救社稷与民生?

当两次鸦片战争均告战败,当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在暮色中泣血,当"天朝上国"的幻梦碎成齑粉,洋务运动的船坚炮利之策,成了民族自救的第一声呐喊。

当洋务运动拉开帷幕,中国开始尝试“师夷长技以制夷”,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军事装备来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我们看到了一批批热血志士投身于实业救国、自强不息的浪潮之中。

然而,此时此刻,却始终没有发现国学大师们的声音和身影。请问,此时此刻,国学大师们,你们都在哪里?

当甲午战争再次摧毁清政府的自信,割地赔款,签署屈辱至极的《马关条约》。戊戌变法的浪潮汹涌而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们试图通过政治改革来拯救中国。他们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在民间奔走呼号。

然而,在那些为变法而奔走的志士中,在那些为改革而献身的烈士中,在那些为国家未来而殚精竭虑的改革者中,依然难以找到国学大师们的踪迹。请问,此时此刻,国学大师们,你们藏身何处?

当八国联军的铁蹄踏过紫禁城的金砖,《辛丑条约》的赔款压得四万万同胞喘不过气来,东交民巷的炮楼俯视着整个京城。晚清新政在国祚将倾之时仓促登场,废科举、练新军、组建议会,是病入膏肓者的最后挣扎和最后一剂猛药。

然而,我们在新式学堂的讲台上,在铁路建设的工地上,在改革官制的议会上,依然看不到国学大师们的身影。请问,此时此刻,国学大师们,你们究竟在哪里?

当辛亥革命的爆发,如一声惊雷,震碎了封建帝制的千年枷锁,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纪元。革命党人们以热血和生命为代价,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然而,我们在革命的烽火中,在起义的战场上,在为民主共和而奋斗的志士中,依然难以寻觅到国学大师们的踪迹。请问,此时此刻,国学大师们,你们又在哪里?

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如狂风暴雨般席卷了整个中国。青年学生们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浪潮。他们在街头游行示威,在广场上演讲呐喊,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同胞。

然而,我们在那些为国家主权而呐喊的青年学生中,在那些为民族尊严而抗争的爱国志士中,在那些为国家未来而奔走呼号的改革者中,依然难以发现国学大师们的身影。请问,此时此刻,国学大师们,你们在哪里?

国学大师们,你们为何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你们的智慧和力量难道只能被束之高阁?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你们的学识和才能难道只能被埋没在故纸堆中?在国家命运的转折点上,你们的勇气和担当难道只能被禁锢在传统的框架之中?

难道国学的精髓就在于忽视国家的兴衰?难道国学的传承就在于拒绝时代的变革?难道国学不能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浪潮?

百年国难,风雨如晦,沧桑如烟。国学大师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缺席,是《论语》里读不出救亡图存的药方,还是长衫马褂里装不下改天换地的勇气?是《商君书》净是愚民之诡计,还是君权神授理解不了现代文明?是担心膝盖再不能下跪了,还是害怕失去读书人的雅名?请高声回答,请认真回答,请负责任地回答!

国学大师,国家危难之际你们在哪儿?民族沦亡时刻你们在何处?伟大变革之时你们又在何方?这叩问,一旦被木虫敲响,必将回响千年而不衰!2025.8.15.【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