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生在题记中提到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不需要这样的作品,但我需要,太需要了!
大学以前一直生活在大别山下的小山村里,读到《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时,热泪盈眶,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刻骨学习,争取金榜题名,从此摇身,去山的那边,不再是那个山里的小姑娘,而是女大学生,都市女精英。和很多励志小说结局一样,我顺利进入大城市的211高等学府,我从此不再是那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啦。以至于每次放假回家,下火车,总是不自觉地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有种衣锦还乡的骄傲。
现在躺在灯火辉煌的城市里,读着《边城》,渐渐没有了那种骄傲,我开始思恋那个养育我的小山村……
有个小山村叫郝家湾,12户人家,山路崎岖蜿蜒……清晨的村落里就像端午节顺顺的吊脚楼一样热闹,公鸡叫完,太阳探出了头,随后是鸭子嘎嘎地下水、小狗出去遛弯、鸟儿叽叽喳喳……“走哇,你今天去哪干活?”“我今天去岗头锄地,昨个(昨天)没搞完!”“那我先走啦~”村里的村妇村头喊到村尾,还有那洗衣服木槌打在石板上的声音在山间回响。这些声音就像协奏曲,总是那么和谐。夜晚的山村,挨家挨户门前都会有一张竹床,老老少少都挤在一张只有单人床那么大的竹床上纳凉,老人唱着山歌,亦或者讲着故事,小孩则一会看萤火虫,一会看星星,听着老人的故事,中年妇女拿着蒲扇为大家赶走蚊子,思念着远在异乡打拼的中年男子。
《边城》里的边陲小城就像烙在我心中那个山村,宁静,惬意。我很幸运童年是一副诗意的田园山水画。
碾坊与渡船,矛盾造就了悲剧的产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从一个浪漫的小镇回到现实,翠翠等着二老,让人心疼着,慢慢想到自己,农村里的孩子,我们没有丰厚的嫁妆或者聘礼,我们只有一颗赤诚之心,去等待着那个人。愿我们的赤子之心流淌着淙淙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