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流传千古,妇孺皆知。他的诗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誉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今天要说的这首诗,名为《秋风清》,也作《秋风词》,全诗如下:
秋风清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这首诗主要有两处存在争议的地方:
1、这首诗到底是不是李白所作。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说道:“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但是这种说法为很多人所反对,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2、这首诗到底是诗还是词。这首诗的体式最初称为三五七言诗,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且字数与《江南春》相同。赵翼的《陔余丛考》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不管争议如何,这首诗在艺术上都堪称精品。诗的大意是,秋风清冷,秋月明亮,在这秋风之中落叶聚了又散,寒鸦刚栖息又被惊起。曾经短暂的相聚便即离别,我心中充满思念,却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此时此夜叫我如何排解这种感情。
诗人以秋风起兴,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一派萧索的意味,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离愁别恨。“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两句,既是写实,也是比喻。诗人以现实中的落叶聚散,来比喻短暂相见时的悲喜交融,以寒鸦栖惊来比喻私下幽会时的不安心态,形象生动而又细腻传神。末两句一问一答,直诉衷肠,明白地抒发了主人公见景生情、黯然神伤的心境。
这首诗被金庸先生引用,作为《神雕侠侣》的结尾。
当时襄阳城一场大战,杨过与小龙女携手归来,救郭襄,灭金轮,毙蒙哥,化解了襄阳城的危机。而后众人来到华山之巅,祭奠洪七公和欧阳锋,并议定了新五绝,在巧遇觉远和张君宝师徒后,即将各奔东西。
小说最后写道:“郭襄回过头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兀自汩汩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是奇怪,不知道她为甚么伤心,道谢的言辞竟此便说不出口。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郭襄在风陵渡口与杨过初见,便自此钟情,随后历经波折,痴心更甚。此时见杨过与小龙女携手离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一片痴情无处可托,不禁黯然神伤。恰与《秋风清》的诗意相合,所以金庸先生引用此诗作为结尾简直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