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令 为奴十二载》解析

一丛花 为奴十二载

从来最贵寒窗梦,一打春秋枕。夜漫楼山月半浓,停笔望,点点星灯。三丛花树,四片绒唇,绵绵渡舌津。

故纸新堆坟白马,辩不过流年。老树抽枝迎风止,家父母,磊磊多福。觉暖春寒,霜更露重,远远与谁知。

从来最贵寒窗梦

若是去形容一种延续至今的传承,我觉得“从来”会很有味道。从是来处,来是去处,“从来”便一下子把时空压缩得只有两个字那么大了。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历史的苍凉和情怀的传续大概全在头两个字里吧!

寒窗梦在古代是学而优则仕,放在现在,通俗来讲就是考个好大学了。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求取功名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所以“寒窗梦”是有历史和情怀在里面的。

一打春秋枕

一打为十二。十二是指九年义务和三年高中,与题目十二载一起,想要强调的是高考这个时间点。

题目“为奴十二载”其实说的有些偏激,真正当牛做马的也就高考前一年左右,而且我还有幸福美满的六年小学时光呢!

“枕”这个字用在这里我很中意。

首先“枕”与“梦”会有接应的感觉,“枕”有垫着的意思,“梦”会有被垫着的感觉。其次,这里的“枕”是用了天底下最昂贵的材料做的,我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去做这个考大学的梦,不仅抬高了“梦”的珍贵,也解释了“梦”的纯粹。

单论我要说的内容,上阙到这里就应该完了。但我虽然可以不管词的格律,平仄、韵脚,但填的字都凑不够就太不像话了。

夜漫楼山月半浓,停笔望,点点星灯

插播的景物描写,除了点一下时间外更像是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你看到水漫金山了吗?你发现那个胖子了吗?你想到猩猩点灯了吗?

三丛花树,四片绒唇,绵绵渡舌津

又是来凑字数的。

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出来这是一个么么哒的画面,其实我只是想阐述一个事实。

当我苦逼的在教室里晚自习,无意间看到窗外树下的浪(liu)漫(mang)场景时,脸红心跳是第一反应,随后就是汹涌澎湃的想歪歪与羡慕嫉妒恨了。

难道你看不到一个懵懂少年渴望自由的眼和挣破牢笼的心吗?

故纸新堆坟白马,辩不过流年

故纸新堆其实是诓的“故纸堆”这三个字。

故纸堆更像是皓首穷经的老学究做派,用在这里很不恰当,但我实在舍不得这三个字,绞尽脑汁才算堪堪对上,但神韵气度都丧失殆尽了。

“故纸新堆”在这里其实是在描景。

我读高三的时候根本看不到我的桌子,桌面上铺的一层全是卷子,下面是渐渐泛黄的故纸,上面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堆。

白马指的是白驹过隙的意思,也不清楚那时候觉得时间过的是慢还是快。短短百十来天,嗖一下就没了,意犹未尽,心尤不甘。

新堆莫不是新坟,葬下我的白马。

这里白马还套了一个典故——《白马非马》,是想到动画片秦时明月里关于“白马非马”的辩论才决定用“白马”这个词的,主要是回应一下后句的“辩”字。

辩不过流年

辩是辩论,也有吵架的意思。

啊!辣鼻子,我吵不过你,你臭,你走!

流年自有水的无坚不摧和水果的无冕之王,哪里干的过?

即便再多遗憾,也终究不能回头。

老树抽枝迎风止,家父母,磊磊多福

到这里就是这首词的词眼所在了。

从题目“为奴十二载”定下的阴郁基调开始直到这里的“辩不过流年”为止,我都在囚我为奴的“十二年(高考)”这个框框里打转。

但如今,我已经完成了高考,读完了大学,开始参加工作,准备新的生活了。那些曾经让我壮怀激烈、愤懑难平、失魂落魄、强颜欢笑的日子早就抛在脑后,烟消云散了。

现在要操心的是父母、家庭、事业和难以离弃的写作。

“老树抽枝迎风止”套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要做那止风的新枝,让他们坐享清福。

因为我的名字中有个“磊”字,磊有多石的意思,我单取它的多字,勉勉强强组一个双关语。

这是全词唯一正能量的句子,我把它作为词眼放在这里,主要是要腾出空来再抱怨些“为奴十二载”的悲惨经历来呼应全词基调。

觉暖春寒,霜更露重,远远与谁知

最后一句用来吐槽起早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早上七点十分打铃,想想我都冻得浑身一哆嗦。

咝!好冷。

到底有谁知道,我想说什么?

远远与谁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