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三十 | 来,张仪教你怎么说服他人
上一篇讲到了张仪两次戏弄楚怀王。当然,戏弄不是张仪的本意,他最终的目的,是打破苏秦生前留下来的诸侯国合纵。关于合纵,之前的文章也有讲过。
苏秦的合纵计谋,对秦国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与压迫。而张仪也与苏秦有过誓约,就是在苏秦生前绝不破坏他的计谋。苏秦死后,张仪也终于能够放开手脚,于是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一步一步瓦解这个合纵的计谋。
一、游说楚王
张仪被楚怀王放了之后,也对楚怀王解释说,六国联合对抗秦国,就像是使唤一群羊去攻击凶猛的老虎,是无法阻挡的。如果楚国不臣服于秦国,那么秦国将跟韩国、梁国一起进攻楚国。那么楚国就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秦国西边有巴国、蜀国,修筑船只以及集备粮食,顺着岷江往下,一天可以行走五百多里,不用十天就可以到达秦国、楚国边界。一旦到达边境,那么就能够进攻东边的城池,黔中、巫郡就无法掌握在楚王手里了。
秦国进攻楚国,只需要三个月。而其他的诸侯国,来援救楚国,则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楚王以为那么弱小的国家能够来救楚国,而忽略了眼前强大的秦国,这就是祸患。
如果楚王能够听从张仪的建议,他将请求秦王,让楚国、秦国成为兄弟国家,不在互相进攻。
楚怀王是一个比较愚钝的人,听了张仪这一番忽悠之后,又再一次相信了张仪。于是也同意了张仪的分析,并没有明白合纵的计谋一旦瓦解,就像是放虎归山一般。秦国这头老虎,必将冲洗整个中原。
二、游说韩王
张仪从楚国出来后,就去了韩国,对韩王说,韩国地势险要,高山环绕,五谷所生,不是大豆而是麦子,国家没有两年以上的存粮,军队不过二十万。而秦国有甲兵百万。崤山以东的士兵需要穿戴盔甲才能够战斗,而秦国人只需要赤膊上阵就可以杀敌,左手提着敌人首级,右手夹着俘虏。
孟贲、乌获等勇士,进攻不臣服的弱国,就像是将千斤重的巨石压在鸟蛋上面,没有可以幸存的。如果韩国不臣服秦国,那么秦国的大军将会占据宜阳,扼守成皋,那么国家将会分裂,宫殿、园林,都将不会是韩王的。
一边嘲讽着韩国,一边吹捧秦国实力强大。这种游说的方式,也跟苏秦一样,本质上都是对阴阳的操控。苏秦要求其他国家联合,所以要提升对方阳的一面,张仪要破坏联合,则要提升阴的一面。这些都是鬼谷子的道术,这两人确实应用地非常好。
三、游说齐王
张仪向东游说齐王,帮助齐王分析局势。
以前有人说,齐国东面有三晋之国,地方广大,百姓众多,士兵英勇,虽然秦国强大,却也对齐国无可奈何。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不正确呢?张仪进一步分析说,秦国、楚国互通婚嫁,是兄弟国家。韩国进献宜阳之地。梁国交出河外之地。赵王朝拜秦王,割让河间地进献秦国。
其他的诸侯国都已经臣服于秦国,如果齐国不向秦国臣服,那么秦国将联合韩国、梁国的士兵进攻齐国南境。派遣赵国的军队,度过清河,进攻博关,临菑,那么即墨县将不会再是齐国的土地。一旦即墨被突破,国家一日就可以被攻破,那时候再想向秦国臣服,就晚了。
苏秦的策略,是一直赞赏诸侯国能够与秦国抗争,而张仪的策略则是一直打击诸侯国,强调秦国的力量之大,无法抵挡。
张仪从齐国出来后,来到了赵国。对赵王说,你想联合天下诸侯国来制衡秦国,秦国的军队不敢出兵函谷关十五年。赵王在崤山以东的威望达到了鼎盛,秦国也非常忌惮。于是秦国开始修整军队,广积粮,不敢放松警惕,深怕赵国联合诸侯国进攻秦国。
现在秦国已经吞并巴国、蜀国,汉中,韩国、魏国也已经臣服,包围东周、西周天子的宫殿,守住白马城。虽然秦国偏僻,又离得远,但是心中含恨已久。秦国的军队可以达到渑池,准备从绳池向北渡河,从东边度过漳水进攻番吾,两队兵力会于邯郸,进攻赵国,就像是古时候武王伐纣一样容易。
现在秦国与楚国两个大国已经联合,韩国、梁国向秦国臣服,齐国献出东边鱼盐之地,就像是断掉了赵国的右手。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同党处于孤立状态,断了右手还想人争斗,那么必定是失败的。
秦国发动三军,一队占据午道,即赵国东部、齐国西部的要塞,一队进攻成皋,一队进攻渑池,四国军队一起进攻赵国,赵国国家将会灭亡,国土将会被四国所瓜分。希望赵国不要做无谓挣扎,与秦国修好,成为兄弟之国。
张仪的意思是,你看秦国已经快要打到你国家了,你再不臣服,后果很严重,自己好好考虑清楚吧。所以说,弱国无外交。秦国此时的军力强盛,但还是忌惮几个大国,担心他们联合起来。而苏秦、张仪等人,则是通过游说,来形成合纵以及破除合纵,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四、游说燕王
张仪向北游说燕国,对燕王说,赵国已经归入秦国,进献河间的土地臣服于秦国。这其实是虚张声势。
如果燕国不向秦国臣服,那么秦国的军队将会进攻云中、九原。驱使赵国的军队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将会被占领。
今天赵国、齐国就像是秦国的一个郡县,没有秦国的命令,不敢随意滥动。希望燕国献出常山之尾五城来向秦国求和,同时向秦国臣服。
张仪气势是非常大的,口气也非常大。占着秦国的实力,再加上避实就虚的游说法则,基本上把诸侯国都玩弄在股掌之间。如果苏秦还在的话,两个顶级的纵横家之间的斗争,应该会非常精彩。
五、游说的原则
不管是张仪,还是苏秦,都是师从鬼谷子,从鬼谷子那里学习到的游说技能。而游说的本质,在于洞察人心,根据我方的要求与目的,提升对方阴阳一面,打击对方阴阳一面。
《鬼谷子》第一章就讲了:“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这就是游说的总原则。
而这一套游说的方法,也在《鬼谷子》一书当中,有着详细的叙述,今后也会大致说一说这本书,理解了这本书,对于现实是非常有作用的。
欢迎点击【关注】,订阅《资治通鉴》系列讲解。
阅读历史故事,学习帝王治国理政原则,指导现实生活。欢迎推荐、转发。
历史文章,可以请点击菜单中的“资治通鉴”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