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 1、最终美团和滴滴这样的产品能够杀出重围,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产品背后的运营。
1.1.1.而滴滴、美团这类曾经沧海过,在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的市场PK过的
企业来说,运营确实是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
1.2. 2、做产品的一定要懂运营,做运营的也一定要懂产品。
1.3. 3、运营的最大乐趣,其实就是那种“你在创造一个小世界,并令人在其中获
得愉悦”的感受.......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去撬动起来成千上万人的愉
悦和满足”的感受。
2.运营是什么?
2.1. 4大运营模块:、
2.1.1.产品运营2.1.2.内容运营、
围绕内容生产和消费者搭建起来的一个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和运营有
关的数据
相关数据
内容数量
内容浏览量
内容互动数
内容传播数
内容运营的属性是什么
文字‘图片
音频
。。。
内容具有何种调性
6
搞笑
八卦
深度评论
一手资讯
文艺暖心
内容从哪里来
UGC
PGC
OGC
内容如何组织展现
专题
列表
分类导航
字体
字号
行距
段句
如何在基础做出用户喜欢的内容
内容策划
内容选题
内容借势热点事件和任务
内容如何更高频的被用户消费
内容标题
内容推送
推送频次
推送手段
edm
站内信
push
内容如何具备高连续性
做活动
给稿费
用户激励机制
其它利益交换
引导用户与内容互动传播
制造话题
讨论氛围引导
传播机制设计
2.1.3.用户运营
2.1.4.活动运营、2.2.运营的产生
2.2.1.传统产品=功能+体验
2.2.2.互联网产品=功能+体验+用户参与价值
2.2.3.运营的产生就是因为互联网产品价值构成发生了部分变化。对于传统企
业,东西卖出去了,就希望再也不要和用户互动了,有互动就是麻烦和成本;
而互联网企业东西卖出去了,才是业务的开始,另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产品是免费使用的。
2.3.运营定义:
2.3.1.一切能够促进产品和用户更好的建立关系的方法和手段都叫运营11
2.3.2.做运营,永远要向迭代去要数据,也要依据数据去做迭代......运营是为了
要连接好产品和用户,你可能会使用的一切手段。
2.4.为什么说下一个时代是运营驱动的?
2.4.1.互联网发展的早期(1995-2004):线上的世界一片空白,只要你能把概念做成产品,相对于大量不能把
概念做成产品的竞争者,你就已经获胜;
2.4.2.互联网成长期(2005-2016):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产品的用户体
验,这就促进了产品经理的产生和辉煌;
2.4.3.运营驱动的时期(2016-2026):公司的产品设计和产品机制已经大同小异,很难实现差异化,而这个
时候运营却有了更多的玩法,比如美团、滴滴等公司在红海中的脱颖而出
2.4.4.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运营人才?
一句话:懂业务,懂产品,懂用户,具有宏观视角,能对产品成长负责。
2.5.运营与其它的关系
2.5.1.运营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所做的一切都应该瞄准着扩大品牌,产品的用户认知和提升产品的无形
价值,比如发软文被浏览,短期没有形成转化
但是确保这些用户在遇到可能会使用这些产品的场景时,有更大可能性会想到你。
运营所做的一切,是瞄准具体的用户场景或者随时转化场景,更好的实现用户转化,提升具体的产品数据。
2.5.2.运营和产品的关系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1)产品长期价值比不是用户一眼能够感知的,比如健康管理APP,所以需要
通过运营去创造一些短期价值,以刺激用户愿意去尝试使用
比如:连续记录XX天有奖;通过自己雇佣员工打车,来维系用户数据和加
强用户体验。
2)一旦产品的价值被用户接受之后,运营的作用第一个是形成迭代的作用,
更加完善产品的价值,同时更重要的是把产品的价值扩散出去,让更多的用
户、更多的市场来了解产品的价值,比如找到“土豪”一起来做市场,这时候
的运营将定位在如何在更大的资本市场运作。
2.5.3.运营的极度不标准性
。这里的不标准主要是指工作内容,通过招聘网站和知乎的问答都能明显感
受到,如果你做过运营,对于我说的这个点你肯定举双手赞同。
3.运营的思维和意识
3.1.一个人要想做好运营,我觉得可能需要:
3.1.1. 1、一些必备的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如投入产出比意识、
流程化&精细化意识、回报后置意识等);
3.1.2. 2、至少一项可以拿得出手、能直接带来产出的运营硬技能(如文案、内容包装&生产、活动策划、用户互动&维系、数据分析&策略制定等)
3.2.目标导向意识
3.2.1.对于运营,你是在做纯粹的职能支持类工作(按部就班的工作)?还是
目标导向类工作(把工作看作是企业运作链上的一部分,以企业目标来分解和指导工作实施)?
3.3.效率意识
3.3.1.效率代表的是“成本”,运营的很大部分就是不断的思考、判断和执行,找到投入产出比较优的路径和方法,来达成想要的结果。
3.4.先不论我可能会得到什么回报,让我先来基于我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做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3.5. “只有......才”和“既然.......那么”的逻辑
3.5.1.只有做完A,才能得到或者提供B。(传统运营逻辑,讲转化,以达成交易为中心)
3.5.2.既然已经做完了A(被用户认可),那么理应得到B。(基于用户的运营
逻辑,讲用户,以用户价值为中心,也是后置回报的理念)
3.6.找出核心的不确定因素和以最小的成本搭建起一个真实应用场景16
3.7.运营的三个底层工作方法:
3.7.1. 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追热点、借势;在朋友圈或微信群看到超过
有3个人都在提的概念,就会抽出30-
50分钟去搞清楚。也是“快速全面的学习能力”
3.7.2. 拥有对用户的洞察: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典型用户,让自己大量的时间处于用户体验下,这样慢慢就会拥有用户的“洞察力”,你喜欢的也就是用户喜欢的。
3.7.3. 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1)短时间要获得注意力,需要抛出让对方大吃一惊或着好奇的观点,击中对方后再逐一论证
2)要说服对方接受观点,需要从大量事实、数据、细节的刻画出发,引发对方的感知、共鸣和认同,再引申出结论。
3.8.流程化思维
3.8.1. 1)界定清楚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3.8.2. 2)梳理清楚从开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有哪些环节;
3.8.3. 3)每个环节上具体有些什么事情,哪些可以给用户有不同的体验。
3.9.精细化思维
3.9.1.具有把大问题拆成无数细小执行环节的能力,并能做到对这些小细节都有掌控力。(微博运作的案例)
3.10.杠杆化思维
3.10.1.好的运营时有层次感的,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后以此为核心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需要考虑哪些可以称为杠杆(做局、破局点、底层技能)
3.11.生态化思维
3.11.1.核心业务逻辑,以内容为中心的生态,建立提供内容-消费内容的链接3.11.2.用户分层,建立“消费内容-内容传播-生产和创造内容-品牌树立”的价值供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