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阅读此文的读者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损失;请及时与团队联系提供解决方案。若想追回损失资产,务必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1. 受害者提诉;网络刷单骗局的起始
2025年7月1日,我离职后第10天,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邀请进入QQ群。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后来,我看到群里有人分享微信或支付宝的付款码,尝试领取一些小额任务奖励,确实成功领取到了几次,金额大约在3到8块之间。此时,群被禁言了,表示如果还想继续参与,需下载一个他们推荐的App(国联民生)。下载后,我和一名自称是“客服”的人开始在国联民生App内沟通,并被拉入了一个任务群。
2. 执行任务、获得“奖励”
在任务群中,骗子开始发布任务,内容大多是关注抖音、点赞视频等简单任务。我按要求完成这些任务后,得到了佣金。任务越做越多,奖励也越高。直到出现了一个需要“助推”的任务,需要垫付资金才能获得更高回报。
3. 资金投入与“助推”任务
接下来的任务让我投入了500元,随后佣金返现。骗子继续诱导我参与更多任务,后来抢到一个回报特高的“助推”任务,我选择了投资1w元。当时群里其他人也都开始参与,并且附有收到账的截图,我没有太多怀疑。
4. 更大的投资与持续损失
接着,骗子提出让我继续投入更多资金,通过“复试单”来弥补之前的亏损。逐渐,任务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我投资更多的资金。我第一次投入3.5万元后,骗子继续诱导我通过虚拟货币和闲鱼交易等手段,继续加大投入,直到我完全陷入了骗局的深渊。
5. 被蒙蔽、发现骗局
最后,骗子甚至诱导我进行贷款,让我陷入了更加复杂的骗局。就在我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时,我已经损失了6万元。整个过程中,骗子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我的心理,让我一步步走向了更深的陷阱。

4、被骗可以联系内容上方蓝色文字链接有联系方式追回损失的金额,他的技术非常厉害!
如遇到诈骗:1.虚假兼职类.2.冒充客服类.3.招聘工作类.4.教育退费类5.招聘类6.快递骗局类7.约炮类8.结关交易类8打榜助力赚佣金.刷单类等等...可以联系我们追回损失。

《福州惊现"国联民生"APP诈骗陷阱:虚假平台背后的资金猫腻》
在数字化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投资理财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投资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却暗藏着不少精心设计的陷阱。近期,福州地区出现了一款名为"国联民生"的APP,打着高收益理财的旗号,实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诈骗平台。这款APP通过虚假宣传吸引投资者入金,却在提现环节设置重重障碍,使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本文将深入剖析"国联民生"APP的诈骗手法,揭示其运作模式,并为投资者提供识别和防范此类诈骗的有效建议。
一、"国联民生"APP诈骗事件概述
"国联民生"APP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福州及周边地区悄然流行,该平台宣称由"国联民生金融控股集团"开发运营,提供包括股票配资、期货交易、外汇投资等多种高收益理财产品。平台通过精美的界面设计和专业术语包装,营造出正规金融机构的假象,吸引了大量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
据多位受害者反映,该平台最初确实允许小额提现,以此建立信任。但当投资者加大投入后,平台便开始以"系统升级"、"风险审核"、"税务核查"等五花八门的理由拖延或拒绝提现申请。更令人愤慨的是,当投资者坚持要求出金时,客服人员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直接失联。据不完全统计,仅福州地区就有超过200名投资者受骗,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二、诈骗手法深度剖析
"国联民生"APP的诈骗手法可谓精心设计、环环相扣。首先,平台通过伪造金融牌照和监管信息来增强可信度。在其官网上,赫然展示着并不存在的"国际金融监管局"颁发的牌照编号,以及PS合成的与知名金融机构的合作照片。这些伪造的资质文件足以迷惑缺乏金融知识的普通投资者。
其次,平台采用了典型的"庞氏骗局"运作模式。早期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实际上来自后来投资者的本金,而非真实的投资回报。为了加速资金聚集,平台设计了极具诱惑力的推广奖励机制:发展下线可获得高达15%的佣金提成。这种传销式推广不仅加快了资金汇集速度,还通过人际关系网络增强了骗局的隐蔽性。
在技术层面,"国联民生"APP也表现出高度的欺诈专业性。平台后台数据完全由诈骗团伙操控,所谓的"投资盈利"只是数字游戏。当投资者查看账户时,显示的收益数字不断增长,营造出投资成功的假象,诱使用户不断追加资金。然而,这些数字根本无法兑现,因为平台从未将资金投入真实市场。
三、资金流向追踪与法律分析
通过对受害者提供的转账记录分析,"国联民生"APP的资金流向呈现出明显的诈骗特征。投资者资金并未进入任何受监管的第三方存管账户,而是直接汇入多个个人银行账户,这些账户的开户人遍布全国各地,且多为购买的或盗用的身份信息。资金在这些账户间频繁划转后,最终通过地下钱庄流向境外,给追赃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从法律角度看,"国联民生"APP的运营模式已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案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主犯或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然而,现实中的执法挑战不容忽视。诈骗团伙多采用境外服务器,核心成员藏身海外,使用虚拟货币转移资金,大大增加了案件侦破难度。即便抓获部分国内代理人员,往往也难以追回被骗资金。
四、识别与防范建议
面对日益精密的金融诈骗,投资者亟需提升风险识别能力。首先,验证平台资质是基本功课。在中国境内运营的金融平台必须持有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牌照。投资者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监管部门官网查询核实。
其次,警惕异常高收益承诺。任何承诺"保本高收益"、"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都极可能是骗局。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与市场利率水平相当,过分夸大的收益承诺往往是诈骗的信号。
此外,投资者还应注意以下危险信号:拒绝提供完整合同文本;收款账户为个人账户而非公司账户;以各种理由拖延出金;频繁更换客服联系方式等。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应立即停止投资并报警。
五、受害者维权途径
对于已经遭遇"国联民生"APP诈骗的投资者,应采取以下维权措施:第一时间收集并保存所有证据,包括APP下载链接、注册信息、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调查;同时,可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12363)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平台进行投诉举报。
值得注意的是,维权过程可能漫长而艰难。诈骗团伙往往利用投资者"怕丢脸"的心理和"等待回本"的侥幸心态拖延时间。受害者应摒弃顾虑,勇敢站出来指证,这不仅能增加破案几率,也能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
六、总结与反思
"国联民生"APP诈骗事件再次敲响了金融投资安全的警钟。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监管机构需加强对新型金融业态的穿透式监管,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应用商店平台应严格审核上架金融类APP的资质证明;而作为投资者,更应树立理性投资理念,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朴素真理。
金融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利用人性贪婪。只有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防范金融诈骗的坚固防线,让"国联民生"之类的诈骗平台无处遁形。记住,在投资领域,谨慎不是懦弱,冲动才是最大的风险。
1、《国联民生》APP是骗局平台吗?
2、《国联民生》APP操作错误,无法提款!
3、《国联民生》APP平台无法提款怎么办?
4、《国联民生》APP软件执行任务时被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