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时常带着疑惑问我:“小傻瓜,发什么呆呢?”
每每回答你的,都只是淡淡的一句“没什么”。
而你,总是开始围着我开始转,直至我眉开眼笑。
我笑:“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淘气。”
于是,我们接着嘻嘻闹闹过完这一整天,顺便迎接明天。
然则,昨天今天明天,竟如此相似,或是有命运在操控?
不得而知。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每天早晨阳光都能爬进栅栏似得窗户,溜上床抚上安静的眼皮,强行唤醒无梦的自己。
大公鸡早就已经打鸣,狗吠声也早已停歇,还滞留的声音也就是奶奶招呼小鸡吃饭的“咯咯咯”的学舌声了。
薄雾还萦绕在山腰,家家户户房顶升起的袅袅炊烟似乎在跟山腰薄雾打招呼。
这大概也就是周末,才能睡一个美美的觉了,不然早被家里哥哥掀被子赶去上学去了。
无可奈何。
一直以来,我都不算好孩子。
上学堂不积极,做作业不积极,只有零食才能使一个孩子积极起来。
因为不爱上学,所以总爱耍些小聪明骗过家里人。
加入一群上学孩子的队伍中,离了家里人的视线,未触及学校老师的视线,想在哪个路口脱离队伍都没问题。
只是,免不了老师告家长,吃一顿家长的一顿骂。
尽管不被老师喜欢,躲不掉家长的臭骂,但是缤纷多彩的逃学方法还是层出不穷。
并乐此不疲。
只是自己所有行为都需要自己负责。
从村里走到城里的唯一出路,就是读书,读好书。
学校的墙上,镇道两侧的山上,村大队红灿灿的大横幅上,满满都是鼓励读书的标语。
我们每每经过,总会用不咸不淡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念,一边念一边笑,不知道在笑什么。
许是笑打油诗一样的标语,或是不谙世事地打闹,眼珠子一转便忘掉了所有,抑或从未进过眼里。
每天嬉戏打闹,今天画了“三八线”不许你超过一星半点,明天手拉手约起来吃辣条。
书本作业本铅笔橡皮擦,往往没有冰棍辣条来的让我们高兴。
所以,当那些和作业撕逼的孩子已经拎起自己的行李箱踏上走出去的路,我们却依然不知所以然地继续兴高采烈地走进村里学校的学校。
日复一日。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独自走了不一样的路。
那个画三八线的孩子早早辍学,现如今孩子也已经在重复我们的当初。
那个把橡皮擦当糖嚼的孩子,随父母远走他乡定居,再无联络。
那个把铅笔折断一半,套上捡来的圆珠笔套送我的一半的孩子,也已成家立业成为泛泛之交了。
我不是例外,长成了一个普通人。
没有特长,不会做饭,不爱自拍,还是喜欢吃零食,时常发呆,还爱上了玩游戏。
每天早起上班,下班回家吃饭玩游戏。
偶尔周末出去溜达,谈谈恋爱发发呆。
周而复始。
长大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在我们脑子里过了一圈,吸收过滤升华,变成了我们自己的。
现在的我们懂了当初直白的标语,却有太多人害怕失败而怯步。
网络互联网的日益发达,让我们自己害怕跟不上脚步,进而放弃充实自己的机会,骗自己岁月静好。
只是,当我们睁眼静静的躺着看发黄的天花板;
当我们随大军在拥挤的换乘站被人挤进地铁;
当我们手拉着地铁头顶拉环加入低头看手机一族;
当我们下班回家后往床上一倒玩游戏;
当我们梦里看见自己的脑袋在萎缩;
我们惊醒了过来。
有人醒来后看了眼闹钟,翻个身默默对自己说再眯10分钟;
有人睁开眼却是满脸的迷茫,有水雾没有焦距,无声默念,一天又开始了;
日日如此。
有人起床画了美美的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转身出门走向楼梯,深吸一口气开始不一样的路线。
楼梯对面白色的墙体上,写着“23”。
有人手里拽着银联卡走进了教育机构,不想要再顶着初中文凭去厂里坐流水线;
……
坚持不懈。
我们不知道努力会不会让我们得到多少外在的东西,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内在从此会改变,主动且积极。
也许这些努力不能让我们成为下一个咪蒙或周冲,但是:
我们或许能安安静静地坐在湖边钓鱼代替玩手机;
我们或许能安安静静地看一本书代替煲电视剧;
我们或许能不断地在创造出好的策划案;
我们一定能成就一个不着急,却一直在路上的我们。